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枳椇子(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枳椇子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和毛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9-11月果實成熟時連肉質花序軸一并摘下,曬干,取出種子。北枳椇主產于陜西、湖北、江蘇、安徽;枳椇主產于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毛果枳椇主產于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北部、貴州。

  • 中藥名稱枳椇子

  • 中藥學名(拉丁名)SEMEN HOVENIAE

  • 別 名雞距子、拐棗、天藤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鼠李科

  • 分布區(qū)域北枳椇主產于陜西、湖北、江蘇、安

來源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的干燥成熟種子。(《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干燥成熟種子。(《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本品為鼠李科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和毛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成熟種子。亦有用帶花序軸的果實。(《中藥大辭典》)

分布產地

北枳椇主產于陜西、湖北、江蘇、安徽;枳椇主產于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毛果枳椇主產于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北部、貴州。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取出種子,干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10-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果殼、果柄等雜質,收集種子。(《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9-11月果實成熟時連肉質花序軸一并摘下,曬干,取出種子。(《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

呈扁圓形,直徑3-5.5mm,厚1.5-2.5mm。表面棕紅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平滑或散生小凹點,頂端有微凸的合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種臍,背面稍隆起,腹面較平坦,有一條縱向隆起的種脊。質堅硬,胚乳乳白色,子葉淡黃色,均有油性。氣微,味微澀。(《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呈扁圓形,直徑3-5.5mm,厚1.5-2.5mm。表面棕紅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平滑或可見散在的小凹點,頂端有微凸的合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種臍,背面稍隆起,腹面有一條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不易破碎,胚乳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性。氣微,味微澀。(《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北枳椇: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旗面較平坦,直徑3-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于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凹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氣微,味微澀。
枳椇: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徑3.2-4.5mm。
毛果枳椇: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直徑4-5.5mm,腹面中部有棱,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廣東、廣西等地有以連肉質花序軸一并入藥。(《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

甘、酸,平。歸心、脾經。(《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甘,平。歸心、脾經。(《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甘,平。入胃經。(《中藥大辭典》)

藥材功效

止渴除煩,解酒毒,利二便。(《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止渴除煩,清濕熱,解酒毒。(《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解酒毒,止渴除煩,止嘔,利大小便。(《中藥大辭典》)

藥材主治

用于酒醉,煩熱,口渴嘔吐,二便不利。(《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用于酒精中毒,煩渴嘔逆,二便不利等癥。(《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主治醉酒,煩渴,嘔吐,二便不利。(《中藥大辭典》)

用法用量

10-15g。(《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4.5-9g。(《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內服:煎湯,6-15g;或炮酒服。(《中藥大辭典》)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禁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置通風干燥處。(《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中藥配伍

①治飲酒多發(fā)積,為酷熱蒸熏,五臟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爍,專嗜冷物寒漿:枳椇子二兩,麝香一錢。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吞下。(《世醫(yī)得效方,枳棋子丸)
②治酒色過度,成勞吐血:拐棗四兩,紅甘蔗一根。燉豬心肺服。(《重慶草藥》)
③治小兒驚風:枳椇果實一兩。水煎服。
④治手足抽搐:枳椇果五錢,四匹瓦五錢,蛇莓五錢。水煎服。
⑤治小兒黃瘦:枳椇果實一兩。水煎服。(③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中藥炮制

取原藥,除去果梗等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搗碎。(《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清水洗凈,干燥,篩去灰屑。用時搗碎。(《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荊楚歲時記》:辟蟲毒。
2.《唐本草》:主頭風,小腹拘急。
3.《本草拾遺》:止渴除煩,潤五臟,利大小便,去膈上熱,功用如蜜。
4.《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小兒服之,化蟲,養(yǎng)脾。
5.《滇南本草圖說》:補中益氣。痰火閉結于胸中,用此可解。
6.《綱目》:止嘔逆。

傳說淵源

       喝酒的人不少都有過“醉酒”的經歷,特別是一些不勝酒力或者對酒精過敏的人,則更容易“醉酒”。這個時候需采用某種方式快速解酒,以減小乙醇對人體的危害,而中藥枳椇子就是不錯的解酒良藥。
      《蘇東坡集》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蘇東坡的一個同鄉(xiāng)揭穎臣因長期喝酒得了一種飲食倍增、小便頻數的病,久治不愈,并越發(fā)嚴重。后來蘇東坡向他推薦了一個名叫張肱的醫(yī)生,張肱診后認為是慢性酒精中毒。于是張肱用醒酒藥為他治療,多年痼疾就此痊愈。張肱所用的一味主藥就是“枳椇子”。蘇東坡不僅記錄了這個小醫(yī)案,還常以枳椇子作為醒酒良藥向友人推薦。

原標題:枳椇子
詞條標簽:枳椇,枳椇子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