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前胡(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前胡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主產(chǎn)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 中藥名稱前胡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PEUCEDANI RADIX

  • 別 名

  •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

  • 傘形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長3-15cm,直徑1-2cm。表面黑褐色或灰黃色,根頭部多有莖痕及纖維狀葉鞘殘基,上端有密集的細環(huán)紋,下部有縱溝、縱皺紋及橫向皮孔。質(zhì)較柔軟,干者質(zhì)硬,可折斷,斷面不整齊,淡黃白色,皮部散有多數(shù)棕黃色油點,形成層環(huán)紋棕色,射線放射狀。氣芳香,味微苦、辛。(《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微寒。歸肺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降氣化痰,散風(fēng)清熱。(《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風(fēng)熱咳嗽痰多。(《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3-10g。(《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陰虛咳嗽、寒飲咳嗽患者慎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防霉,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列-20余列扁平細胞。近栓內(nèi)層處油管稀疏排列成一輪。韌皮部寬廣,外側(cè)可見多數(shù)大小不等的裂隙;油管較多,類圓形,散在,韌皮射線近皮層處多彎曲。形成層環(huán)狀。木質(zhì)部大導(dǎo)管與小導(dǎo)管相間排列;木射線寬2-10列細胞,有油管零星散在;木纖維少見。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三氯甲烷1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花前胡甲素對照品、白花前胡乙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瞭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時有煩熱: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貝母一兩(煨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前胡散)
②治肺熱咳嗽,痰壅,氣喘不安:前胡(去蘆頭)一兩半,貝母(去心)、白前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一兩,芍藥(亦者)、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半,大黃(蒸)一兩。上八味,細切,如麻豆。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二。(《圣濟總錄》前胡飲)

中藥炮制

前胡: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
蜜前胡:取前胡片,照蜜炙法(通則0213)炒至不粘手。(《中國藥典2015》)

道地性

浙藥、 南藥

相關(guān)論述

1.《綱目》:前胡,乃手足太陰、陽明之藥,與柴胡純陽上升,入少陽、厥陰者不同也。其功長于下氣,故能治痰熱喘嗽、痞膈嘔逆諸疾。氣下則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陳致新之績,為痰氣要藥。陶弘景言其與柴胡同功非矣,治證雖同,而所入所主則異。
2.《本草匯言》:前胡,散風(fēng)寒、凈表邪、溫肺氣、消痰嗽之藥也。如傷風(fēng)之證,咳嗽痰喘,聲重氣盛,此邪在肺經(jīng)也;傷寒之證,頭痛惡寒,發(fā)熱骨疼,此邪在膀胱經(jīng)也;胸脅痞滿,氣結(jié)不舒,此邪在中膈之分也。又妊娠發(fā)熱,飲食不甘;小兒發(fā)熱,瘡疹未形;大人痰熱,逆氣隔拒,此邪氣壅閉在腠理之間也,用前胡俱能治之。羅一經(jīng)云,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濕痰,南星去風(fēng)痰,枳實去實痰,蔞仁治燥痰,貝母、麥門冬治虛痰,黃連、天花粉治熱痰,各有別也。
3.《本草通玄》:前胡,肺肝藥也。散風(fēng)驅(qū)熱,消痰下氣,開胃化食,止嘔定喘,除嗽安胎,止小兒夜啼。柴胡、前胡,均為風(fēng)藥,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為不同耳。種種功力,皆是搜風(fēng)下氣之效,肝膽經(jīng)風(fēng)痰為患者,舍此莫能療。忌火。
4.《別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jié)氣,風(fēng)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5.《藥性論》:去熱實,下氣,主時氣內(nèi)外俱熱,單煮服佳。
6.《日華子本草》:治一切勞,下一切氣,止嗽,破癥結(jié),開胃下食,通五臟,主霍亂轉(zhuǎn)筋,骨節(jié)煩悶,反胃,嘔逆,氣喘,安胎,小兒一切疳氣。
7.《滇南本草》:解散傷風(fēng)傷寒,發(fā)汗要藥,止咳嗽,升降肝氣,明目退翳,出內(nèi)外之痰。
8.《綱目》:清肺熱,化痰熱,散風(fēng)邪。

傳說淵源

       在安徽省寧國皖南山區(qū)天目山北麓,有個開生藥鋪的。由于方圓百里之內(nèi)只有他這么一家藥鋪,所以這個藥鋪老板也就成了當(dāng)?shù)氐囊话?。不管誰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藥,他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有家窮人的孩子老是咳嗽,病很重。窮人就到藥鋪詢問,藥鋪老板說退熱得吃“川貝母”,但五分(1.5克)貝母就要十兩銀子。窮人說:“求你少要點兒錢吧,這么貴的藥咱窮人吃不起呀!”藥鋪老板說:“吃不起就別吃,我還不想賣呢!”窮人沒法,只有回家守著自已的孩子痛哭。這時,門外來了個討飯的叫花子。聽說這家孩子咳嗽,家里又窮得買不起那位藥鋪老板的藥,便說:“止咳不一定非貝母不可?!备F人急問:“還有便宜的藥嗎?”“有一種藥不花一個錢。”“什么藥?”“你到山上挖些前胡回來吃?!薄扒昂材苤尾。俊薄皽?zhǔn)行?!备F人急忙跑到山上,挖了一些前胡。回家后他急忙煎好給孩子灌下去,孩子喝后果然不咳嗽了。窮人十分高興,后來跟那個討飯的叫花子成了好朋友。從此,這里的人咳嗽時就再也用不著去求那家藥鋪了,前胡成了一味不花錢的中藥。

原標(biāo)題:前胡
詞條標(biāo)簽:前胡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