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yī)藥資訊頻道 > 時事資訊 > 正文

我國人群疾病死亡譜變化明顯

來源:健康報發(fā)布時間:2015/1/4
導讀:《柳葉刀》雜志近日刊發(fā)最新研究報告《1990年-2013年(基于240種死因)全球、地區(qū)和國家的特定年齡—性別全死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2013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系統(tǒng)分析》。該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 ...
  《柳葉刀》雜志近日刊發(fā)最新研究報告《1990年-2013年(基于240種死因)全球、地區(qū)和國家的特定年齡—性別全死因以及特定病因死亡率:2013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系統(tǒng)分析》。該研究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牽頭,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超過700名研究人員,針對188個國家的具體人口死亡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重點關注了中國所面臨的健康挑戰(zhàn)。本報記者專訪參與報告撰寫的兩位中國專家,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江國虹教授和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副院長胡國清教授,請他們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國人預期壽命顯著延長
  研究顯示,與1990年相比,中國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都有所提高,平均增長了8.6年。這一增長遠遠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并在全球各地區(qū)預期壽命延長中排名前25位。
  2013年,中國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990年的66歲延長到73.5歲,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則從70.2歲延長到80歲。在研究所覆蓋的188個國家或地區(qū)中,中國女性的預期壽命排名51位,男性的預期壽命排名59位。
  從全球來看,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比1990年延長6.2歲,2013年的預期壽命提高到近72歲。女性的壽命延長(6.6歲)稍高于男性(5.8歲)。2013年,安道爾共和國的女性預期壽命最長(86.7歲),卡塔爾的男性預期壽命最長(81.2歲)。
  江國虹分析指出,醫(yī)療衛(wèi)生改善、生育減少以及全球年齡模式的轉變,推動了全球預期壽命的增長。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延長,與政府加大醫(yī)療保健投入、建立全民醫(yī)保體系等舉措密切相關。
  胡國清指出,目前全球不同國家間的健康水平差距在拉大,極少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平均預期壽命遠低于其他國家,而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指標偏向發(fā)達國家。
  慢性腎病、老年癡呆癥
  和肺癌死亡率大幅增加
  該研究指出,道路傷害和中風是造成我國15歲~49歲人群死亡的兩大主要原因,2013年共導致26.7萬人死亡。在70歲及以上人群中,2013年,中風造成111萬名男性、81萬名女性死亡,成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胡國清介紹,課題組利用世衛(wèi)組織會員國上報的數(shù)據(jù)以及相關大型專項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復雜模型估算了全球各國的疾病負擔。研究結果提示,23年間,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機動車數(shù)量迅速增加,我國人群的疾病死亡譜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與1990年相比,2013年,中國慢性腎病和老年癡呆癥導致的死亡率分別上升了147%和121%;肺癌導致的死亡率增加了103%。
  江國虹表示,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當前威脅國人生命健康的四大主要疾病。這四類疾病致病危險因素相似,包括膳食不合理、缺乏運動、心理壓力大、吸煙、酗酒等。加強健康教育,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和指導,對慢性病病人進行科學和規(guī)范的治療與管理,就能有效地延緩慢病發(fā)生或死亡。我國在慢病控制上,尤其需要在法律層面推動相關政策的建立實施,如公共場所禁煙、強制約束食鹽使用量等。
  早產并發(fā)癥和肺炎
  所致死亡人數(shù)明顯下降
  研究顯示,自1990年起,許多曾在我國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死亡率都明顯下降。1990年到2013年期間,我國早產并發(fā)癥的死亡率降低了87%,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減少56%。而在1990年,這兩種疾病曾導致75.5萬人死亡;23年后,它們導致的死亡人數(shù)減少了50.7萬。
  在全球范圍內,麻疹和腹瀉等疾病的死亡率有明顯降低。這兩種疾病在2013年的死亡率比1990年分別降低了83%和51%。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和瘧疾的死亡趨勢與其他疾病截然不同。這兩種疾病的全球死亡人數(shù)在2005年左右達到最高。與2005年相比,2013年這兩種疾病的死亡人數(shù)分別減少了22%和30%。中國的瘧疾死亡率在1983年達到最高,造成1212人死亡,但2013年這個數(shù)字已減少了88%。胡國清表示,上述數(shù)據(jù)顯示,自1990年以來,中國政府在疾病控制方面的工作成效顯著。 
  研究者把所有疾病分為三大類:傳染性疾病、新生兒疾病、女性疾??;慢性非傳染性疾??;傷害,包括車禍、摔傷、溺水、燒燙傷、非故意中毒、自殺、暴力等。從2013年的中國不同年齡段人群疾病死亡分布看,不同年齡段的死亡原因構成相差極大。
  數(shù)據(jù)顯示,在5歲~14歲組,2013年傷害所致死亡數(shù)占該年齡段所有死亡數(shù)的56.7%,在15歲~49歲組占34.4%,在5歲以下兒童組占19.6%。胡國清指出,這一結果提示,相關部門應重視傷害預防工作,盡快采取措施。目前,政府部門對傷害預防工作的投入,遠遠落后于對傳染性疾病和慢性非傳染疾病防控的投入。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愛看 不感興趣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