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為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植物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帶葉莖枝,寄生于構、槐、榆、木棉、樸等樹上。產(chǎn)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
別名
|
桃樹寄生、苦楝寄生、廣寄生、相思樹寄生、槐花寄生、梧州寄生茶、寄生茶、松樹寄生
|
性味
|
性平,味苦、甘
|
歸經(jīng)
|
入肝、腎經(jīng)
|
功能
|
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
|
主治
|
腰膝酸痛、筋骨瘺弱、肢體偏枯、風濕痹痛、頭暈目眩、胎動不安,崩漏下血、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jīng)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
注意
|
體內(nèi)火熱熾者不宜單味藥服用因其有抑制中樞神經(jīng)作用,昏迷患者禁用
|
【相宜搭配】
●桑寄生+山楂
二藥共用可顯著增強降血壓作用,并延長降血壓的時間。
●桑寄生+白術
二者共用可增強桑寄生的祛風濕作用。
●桑寄生+續(xù)斷
有補肝腎、祛風濕、通利關節(jié)的作用。
●桑寄生+草決明
二者搭配有補肝腎、清肝火之效,可改善肝火上壅之頭痛癥狀。
●桑寄生+阿膠
養(yǎng)血安胎、止血。
【相克搭配】
●桑寄生+氫氧化鋁
二者配伍易形成絡合物,影響藥物吸收。
小知識————————————————————————————————
【鑒別】
(1)本品莖橫切面:表皮細胞有時殘存。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有的含棕色物。皮層窄,老莖有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物。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群和纖維束,斷續(xù)環(huán)列。韌皮部甚窄,射線散有石細胞。束內(nèi)形成層明顯。木質(zhì)部射線寬1~4列細胞,近髓部也可見石細胞;導管單個散列或2~3個相聚。髓部有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或棕色物。
粉末淡黃棕色。石細胞類方形、類圓形,偶有分枝.有的壁三面厚,一面薄,含草酸鈣方晶。纖維成束,直徑約17μm。具緣紋孔導管、網(wǎng)紋導管及螺紋導管多見。星狀毛分枝碎片少見。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1,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0ml,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約O.5ml,煮沸回流l小時,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用O.5%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水飽和)-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