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沙苑子60克、菊花30克、枸杞子60克、生地20克、山茱萸60克、白酒4斤
【制用法】將上藥加工碎,用絹袋盛,扎緊口備用。將白酒倒入凈壇中,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陰涼處,每日搖動數(shù)下,經(jīng)14日后開封,去掉藥袋,貯人凈瓶中。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服10~20毫升。
【功效】補肝腎,明目。
【主治】適用于腰膝酸困,頭暈眼花,目暗不明。
【來源】《經(jīng)驗方》。
※小知識※
生地
生地(拉丁學名: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zhì),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厘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性喜溫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主產(chǎn)于中國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及東北等地,用藥部位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如清營湯。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為玄參科植物,其根部為傳統(tǒng)中藥之一,最早出典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依照炮制方法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生地黃、鮮生地)、干地黃(生地黃、干生地)與熟地黃(熟地)。生地黃、干地黃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厘米,初夏開花,花大數(shù)朵,淡紅紫色。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nèi)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