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羌活(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qū)捜~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de Boiss.的干燥根莖及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青海等地。

  • 中藥名稱羌活

  • 中藥學名(拉丁名)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 別 名蠶羌、竹節(jié)羌、大頭羌

  • 所屬功效類解表藥

  • 傘形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青海等地。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qū)捜~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de Boiss.的干燥根莖及根。(《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青海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羌活:為圓柱狀略彎曲的根莖,長4-3cm,直徑0.6-2.5cm,頂端具莖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節(jié)間縮短,呈緊密隆起的環(huán)狀,形似蠶,習稱“蠶羌”;節(jié)間延長,形如竹節(jié)狀,習稱“竹節(jié)羌”。節(jié)上有多數(shù)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有多數(shù)裂隙,皮部黃棕色至暗棕色,油潤,有棕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射線明顯,髓部黃色至黃棕色。氣香,味微苦而辛。
寬葉羌活:為根莖和根。根莖類圓柱形,頂端具莖和葉鞘殘基,根類圓錐形,有縱皺紋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莖處有較密的環(huán)紋,長8-15cm,直徑1-3cm,習稱“條羌”。有的根莖粗大,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頂部具數(shù)個莖基,根較細,習稱“大頭羌”。質(zhì)松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味較淡。(《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膀胱、腎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止痛。(《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項強,風濕痹痛,肩背酸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3-10g。(《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血虛痹痛忌服。(《中藥大辭典》)
《本草經(jīng)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nèi)證,誤用反致作劇。"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20分鐘,靜置,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紫花前胡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4μl,分別點于同一用3%醋酸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熒光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羌活四至五錢,板藍根、蒲公英各一兩。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龍華醫(yī)院)

②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醫(yī)級》羌活湯)

③解牙臨寒: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④治太陽經(jīng)頭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紅豆二個。為末,鼻內(nèi)搐之。(《玉機微義》)

⑤治客寒犯腦,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醫(y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⑥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術,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羌附湯)

⑦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內(nèi)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中國藥典2015》)

藥理作用

1.解熱、抗炎作用:
1.1.對酵母致熱性大鼠體溫的影響:大鼠皮下注射l5%酵母混懸液10ml/kg致熱后2.5h,然后分別以羌活揮發(fā)油1.328ml/kg灌胃和0.133ml/kg灌胃給藥,給藥后不同時間測大鼠體溫。結(jié)果與對照比較兩種不同途徑和不同劑量的揮發(fā)油均能使大鼠體溫明顯降低,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
1.2.對小鼠二甲苯耳水腫的影響:小鼠分別灌胃羌活揮發(fā)油1.328、0.664、0.332、0.221ml/kg,給藥后右耳滴二甲苯0.03ml/只,計算左右耳片重量差(mg)。結(jié)果與對照組(12.5±6.01)比較,分別為:6.6±4.40、7.2±3.16、7.0±4.21、15.9±5.28。前3個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明能顯著抑制二甲苯耳水腫。
1.3.對角叉菜膠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1.328、0.664ml/kg或腹腔注射0.133、0.066ml/kg對大鼠角叉菜(1%0.1ml)足腫脹有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口服1.328ml/kg組在注射角叉菜膠后3或4小時P<0.05,口服0.664ml/kg組24小時時P<0.001,腹腔注射0.133ml/kg組24小時,P<0.05。
1.4.對大鼠右旋糖酐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羌活揮發(fā)油1.328、0.664、0.332ml/kg,給藥后30分鐘于大鼠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2%右旋糖酐0.1ml/只。結(jié)果與對照組比較,僅1.328ml/kg組,在3、5、6小時時的抑制作用有顯著差異P<0.05。
2.鎮(zhèn)痛作用:小鼠口服:1.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i/kg羌活揮發(fā)油連續(xù)3天,對腹腔注射0.5%醋酸溶液0.2ml/kgl0分鐘的扭體次數(shù)有明顯的減少。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作用,P值均為<0.001。對小鼠熱刺激痛閾值亦能明顯延長,表明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
3.對2,4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遲發(fā)超敏反應的影響:小鼠灌胃羌活揮發(fā)油1.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l/kg,連續(xù)10天,對DNCB所致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腫脹度分別為:2.3±1.96、1.2±0.76、1.1±0.85。
4.抗心律失常作用:羌活水溶部分給予雄性小鼠分別以1.5、3、6、10、12g/kg,對尾靜脈注射烏頭堿0.06mg/kg所致的心律失常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3和6g/kg組的P值為<0.01,10g/kg組P<0.001;劑量加至12g/kg時,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P<0.05。大鼠口服10g/kg羌活水溶部分,對靜脈注射0.04mg/kg的烏頭堿誘發(fā)的心律失常出現(xiàn)時間的推遲有極顯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01,心律失常持續(xù)時間也有極顯著的縮短,P<0.001。家兔口服羌活水溶部分5g/kg可顯著縮短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續(xù)時間。羌活于粉灰化后給予小鼠,對烏頭堿誘發(fā)的心律失常的出現(xiàn)時間和持續(xù)時間均無明顯作用。寬葉羌活水提物給予小鼠口服10g/kg,不能延長心律失常的潛伏期和縮短持續(xù)時間??诜?0g/kg劑量時,只能縮短小鼠心律失常的持續(xù)時間P<0.01。羌活水提物20g/kg口服給予大鼠,可顯著延長由氯化鈣誘發(fā)的室顫發(fā)生時間,P<0.01。
5.對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的影響:羌活揮發(fā)油口服給于大鼠,然后以尾靜脈注射給予腦垂體后葉素0.75u/kg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結(jié)果:6%羌活揮發(fā)油0.6g/kg組和3%羌活揮發(fā)油0.3g/kg組均有對抗心肌缺血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值分別為<0.01和<0.05。用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觀察羌活揮發(fā)油對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的影響。結(jié)果:2.5%羌活揮發(fā)油0.75g/kg劑量可顯著增加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與對照組比較增加率為21.1%,P<0.01。(《中華本草》)

毒性

羌活揮發(fā)油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2.83g/kg及6.64±0.8726ml/kg。小鼠以不同劑量的羌活揮發(fā)油灌胃,觀察7天,其LD50為6.64±0.8726ml/kg。羌活水溶部分以最大濃度和最大允許體積灌胃給予小鼠12g/kg,觀察72小時,小鼠活動正常,無死亡。羌活揮發(fā)油乳劑以0.75g/kg灌胃給予小鼠,觀察24小時,活動正常,無任何異常反應。小鼠灌胃給藥的LD50為2.83g/kg。(《中華本草》)

道地性

川藥、 秦藥

相關論述

1.《唐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醫(yī)學啟源》:羌活,治肢節(jié)疼痛,手足太陽本經(jīng)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jié),又治風濕?!吨髦蚊卦E》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jīng),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jié)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治風濕頭痛,五也。
3.《本草綱目》:羌后、獨活,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jié),但氣有剛劣不同爾。
4.《雷公炮制藥性解》: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fā)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里。
5.《本草匯言》: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fā)散風寒風濕。故瘍證以之能排膿托毒,發(fā)潰生肌;目證以之治羞明隱澀,腫痛難開;風證以之治痿、痙。癲癇,麻痹厥逆。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頭,下行于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也。
6.《本經(jīng)逢原》: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窮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fā)汗散表,透關利節(jié),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于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7.《本草正義》:羌、獨二活,古皆不分,《本經(jīng)》且謂獨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經(jīng)》、《別錄》,止有獨活而無羌活。李氏《綱目》尚沿其舊。然二者形色既異,氣味亦有濃淡之殊,雖皆以氣勝,以疏導血氣為用。通利機關,宣行脈絡,其功若一。而羌活上氣尤勝,則能直上頂巔,橫行支臂,以盡其搜風通痹之職,而獨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頤之師門,恒以羌活專主上部之風寒濕邪,顯與獨活之專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瘍之一切風濕寒邪,著于肌肉筋骨者亦分別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獨各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節(jié)牽攣,手足上下交痛,則竟合而用之,宣通絡脈,更能神應,固不僅內(nèi)科著痹,應手輒效,而外科之風寒濕邪,亦莫不投劑立驗。又按羌活本含辛溫之質(zhì),其治療宜于風寒風濕,而獨不宜于濕熱,以濕邪化熱,即為溫病,似無再用辛溫之理,然此惟內(nèi)科證治為然,若外瘍之屬于濕熱者,茍腫勢延蔓,引及骨節(jié)筋肉伸縮不利,非以羌、獨之善走宣通為治,則效力必緩,故雖熱病,亦不避用,但僅以為向?qū)Ф巫羰怪殻瑒t分量甚輕,其主任之君藥,固猶是理濕清熱之正劑,此亦發(fā)表不遠熱之大旨,非抱薪救火者所得以為借口也。
8.《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痹。
9.《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并氣,筋骨拳攣,四肢贏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jié)酸疼,通利五臟。
10.《珍珠囊》:太陽經(jīng)頭痛,去諸骨節(jié)疼痛,亦能溫膽。
11.《品匯精要》:主遍身百節(jié)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12.《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胖風,治風濕相搏,本經(jīng)(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亦。
13.《會約醫(yī)鏡》: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傳說淵源

       相傳唐代,有一個名叫劉師貞的人,其兄患風濕頑癥多年,長期臥床不起,家人遍訪各地驗方屢試,皆無良效。
       一天晚上,劉師貞夢見為治兄病,自己四處訪醫(yī),忽遇見一位老翁,師貞上前求教道:“我兄患有嚴重風濕病,雖經(jīng)多方治療,仍無良效,請問有何辦法治療?”老翁道:“你兄所患風濕,一般藥物是治不了的,有一種藥物可治,就是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愈?!闭f完后老翁就不見了。師貞便知此是仙人托夢,連忙記住藥名。可是他查遍了所有的醫(yī)藥書籍也找不到胡王使者這種藥,只好走訪名醫(yī)藥農(nóng),竟無一人知道是何藥物,師貞十分著急,寢食不安。就在此時師貞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逝世多年的老母親,師貞向母親訴說了哥哥的病情。并告知“曾有一仙人托夢授方,用胡王使者浸酒服可治,但無人知道胡王使者是何藥物?”其母連忙告知道:“胡王使者就是羌活。”
       師貞醒后即用羌活浸酒給其兄飲服,兄的多年頑疾果真慢慢痊愈了,從此,人們便知道了羌活的祛風濕作用。

原標題:羌活
詞條標簽:寬葉羌活,羌活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藥理作用藥理作用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