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231、1232頁。
【處方】苦參、黃連、黃芩、白芍、車前子、金銀花、甘草、顛茄流浸膏。
【制法】以上八味,取白芍150g粉碎成細粉;黃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1小時,煎液濾過,濾液合并,在80℃時用2mol/L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2.0,靜置24小時,濾過,取沉淀,用乙醇洗滌,離心,分離沉淀,干燥、粉碎,得黃芩苷粗品;苦參粉碎成粗粉,用0.1mol/L鹽酸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進行滲漉,至無生物堿反應(yīng)時為止,收集滲漉液,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5.0,減壓濃縮至適量,備用;黃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再用水洗滌藥渣,煎液與洗滌液濾過,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適量,備用;甘草與剩余白芍加水煎煮2小時,煎液濾過,藥渣與車前子(包煎)加水煎煮1小時,煎液濾過,藥渣再加入金銀花煎煮1小時,濾過,三次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1.15(60℃)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5%,靜置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備用。將上述各浸膏合并,加入顛茄流浸膏,充分攪拌均勻,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再加入上述白芍細粉和黃芩苷粗品,混勻,用乙醇制粒,加入硬脂酸鎂適量,混勻,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黃色至棕褐色;味苦。
【藥性分析】方中苦參苦寒,清熱燥濕止瀉,為君藥。黃連、黃芩清熱燥濕,加強君藥之功,為臣藥。白芍和血止痛,顛茄流浸膏解痙止痛,車前子清熱滲濕止瀉,金銀花清熱解毒,為佐藥。甘草健脾胃,調(diào)和藥性,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止瀉之功。
【功效】清熱燥濕止瀉。
【主治】用于濕熱泄瀉,癥見泄瀉急迫或瀉而不爽、肛門灼熱、腹痛、小便短赤;急性胃腸炎見上述癥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3天為一療程,或遵醫(yī)囑。
【注意】青光眼患者慎用。
【規(guī)格】(1)薄膜衣每片重0.42g;(2)糖衣片(片心重0.4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