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800、801頁。
【處方】黨參77.3g、黃芪77.3g、山藥77.3g、麥冬77.3g、大棗25.8g、炒麥芽25.8g、桑枝206.2g、太子參77.3g、茯苓51.5g、薏苡仁77.3g、制何首烏77.3g、焦山楂25.8g、陳皮77.3g。
【制法】以上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并濃縮成清膏,加入蔗糖603.1g,煉蜜220.6g,煮沸,濃縮,濾過,濾液加入枸櫞酸適量和苯甲酸鈉或山梨酸鉀3g,加水調整總量至1000ml,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黏稠液體;味甜、微苦。
【藥性分析】方中黨參補脾養(yǎng)胃,健運中氣;黃芪甘溫,益元氣,壯脾胃,與黨參同用,能增強補益脾胃,資生化源的功效,合為君藥。太子參補氣生津,為清補之品;山藥健脾補虛,益氣養(yǎng)陰;茯苓、薏苡仁甘淡健脾滲濕,以助運化;大棗和脾胃,補中氣,共助君藥健脾利濕,共為臣藥。何首烏補益精血,麥冬養(yǎng)肺胃之陰,佐助君藥配合一起,養(yǎng)陰和營,調補氣血;山楂消食化積,善消肉食積滯;麥芽消食和胃,尤適米面食物積滯;陳皮氣香性溫,有強脾和胃,理氣運脾之功,三者同用,佐助君藥,理氣和中,消食化積;桑枝不寒不熱,通絡除濕,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和中開胃之效。
【功效】益氣健脾,和中開胃。
【主治】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欲不振、面黃、身瘦;厭食癥、營養(yǎng)不良癥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至二歲一次5ml,二歲以上一次10ml,一日2-3次。
【規(guī)格】每瓶裝10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