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補(bǔ)骨脂(鹽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肉豆蔻(煨)200g、吳茱萸(制)100g、大棗(去核)200g。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200g,搗碎,加水適量,壓榨取汁。取上述粉末用生姜汁和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咸而帶酸、辛。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種皮表皮石細(xì)胞淡黃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較厚,孔溝細(xì)密,胞腔含暗棕色物(五味子)。非腺毛2-6細(xì)胞,胞腔有的充滿紅棕色物;腺毛頭部多細(xì)胞,楠圔形,含棕黃色至棕紅色物,柄2-5細(xì)胞(吳茱萸)。果皮表皮細(xì)胞黃棕色至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斷面觀角質(zhì)層厚約10μm(大棗)。
2.取本品10g,研細(xì),照揮發(fā)油測定法(通則2204)試驗(yàn),加乙酸乙酯2ml及水適量,加熱回流1小時(shí),取乙酸乙酯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肉豆蔻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藥材溶液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脖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苯(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diǎn)。
3.取本品2g,研細(xì),加乙酸乙酯2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右宜嵋阴?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補(bǔ)骨脂素對照品、異補(bǔ)骨脂素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置紫外光(365mn)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4.取本品1g,研細(xì),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shí),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吳茱萸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diǎn)。
6.治療慢性結(jié)腸炎:用四神丸加味:煨肉豆蔻、吳茱萸、補(bǔ)骨脂、防風(fēng)、制附子、訶子炒白術(shù)、白芍、烏梅、花椒、白芷、山藥、甘草。胃腸寒濕甚者,加藿香、佩蘭、炒蒼術(shù);寒熱錯雜者,加干姜、黃芩;便膿血者,加地榆炭、白頭翁;脾胃氣虛甚者,加紅參、黃芪、砂仁。每日1劑,水煎服,2周為1個療程。用2個療程,治療60例中,總有效率為93%。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9g,— 日1-2 次。
【使用注意】若屬胃腸實(shí)熱引起的腹痛及泄瀉者。忌服用本方。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