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浮石(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浮石為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浮石多附著在海岸邊,7-10月用鎬刨下,清水泡去鹽質及泥沙,曬干。主產于廣東、廣西。

  • 中藥名稱浮石

  • 中藥學名(拉丁名)PUMEX

  • 別 名水花、白浮石、海浮石

  • 所屬功效類 化痰止咳平喘藥

  • 礦物藥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廣東、廣西。

來源

本品為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中藥大辭典》)
本品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Costazia aculeata Canu et Bassler的干燥骨骼,習稱“石花”、或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多孔狀石塊浮石Pumex,主含二氧化硅(SiO2),皆呈“浮石”。(《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分布產地

主產于廣東、廣西。

入藥部位

礦物

采收加工

浮石多附著在海岸邊,7-10月用鎬刨下,清水泡去鹽質及泥沙,曬干。(《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

呈稀松似海綿狀的卵形不規(guī)則塊體。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偶而呈淺紅色。具多數細孔,形似蛀窠,有時呈管狀。體輕,質硬而脆,易碎,斷面疏松,具小孔,常有玻璃或絹絲樣光澤。放大鏡下可見玻璃質構成多孔骨架,晶質礦物呈斑晶或隱晶質微晶分布在骨架中。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氣微弱,味微咸。(《中藥大辭典》)
石花:呈珊瑚樣的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等。灰白色或灰黃色,表面多突起呈叉狀分枝,中部交織如網狀。體輕,入水不沉。質硬而脆,表面與斷面均有多數細小孔道。氣微腥,味微咸。
浮石:本品呈海綿樣的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黃色,具多數細孔。體輕,質硬而脆,斷面疏松,常有玻璃或絹絲樣光澤。氣微,味微咸。(《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性味歸經

咸,寒。歸肺、腎經。(《中藥大辭典》)
咸,寒。歸肺、腎經。(《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藥材功效

清肺化痰,利水通淋,軟堅散結。(《中藥大辭典》)
清肺化痰,軟堅散結。(《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藥材主治

主治痰熱壅肺,咳喘痰稠難咯,小便淋瀝澀痛,癭瘤瘰疬。(《中藥大辭典》)
用于肺熱咳嗽痰稠,癭瘤結核,小便淋瀝,瘡腫,目翳。(《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0-15g;或入丸、散。外用:水飛后吹耳或點眼。(《中藥大辭典》)
9-15g。(《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用藥禁忌

虛寒咳嗽患者禁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貯干燥容器內,置干燥處,防塵。(《中藥大辭典》)
置干燥處。(《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中藥炮制

浮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曬干,搗碎。生用以清肺化痰為主。
煅浮石:取凈浮石,置適宜的容器中,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搗碎。煅后質脆,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軟堅散結為主。(《中藥大辭典》)
海浮石:除去雜質,洗凈,曬干,打碎。
煅海浮石:取凈海浮石,照明煅法煅至紅透,打碎。(《黑龍江省中藥材標準2001年》)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水花……江海中間,久沫成乳石,故如石水沫,猶軟者是也。”
2.《本草衍義》:“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無出此石。玲球,肺之象也。氣味咸寒,潤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熱,止咳嗽而軟堅。清其上源,故又治諸淋?!保ā毒V目》)
3.賈所學:“海石,味咸能降火,又能軟堅,故力降熱痰、軟結痰、消頑痰;因其體浮,專主上焦心肺之分。咽喉之間消化凝結,化痰丸中必用之藥也?!保ㄋ幤坊x》)

原標題:浮石
詞條標簽: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