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阿魏(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阿魏為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的樹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莖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滲出的乳狀樹脂,陰干。新疆阿魏主產(chǎn)于新疆伊寧;阜康阿魏主產(chǎn)于新疆阜康等地。

  • 中藥名稱阿魏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FERULAE RESINA

  • 別 名熏渠、魏去疾、哈昔泥

  • 所屬功效類 活血化瘀藥

  • 傘形科

  • 分布區(qū)域新疆阿魏主產(chǎn)于新疆伊寧;阜康阿魏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的樹脂。(《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chǎn)地

新疆阿魏主產(chǎn)于新疆伊寧;阜康阿魏主產(chǎn)于新疆阜康等地。

入藥部位

樹脂

采收加工

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莖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滲出的乳狀樹脂,陰干。(《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和脂膏狀。顏色深淺不一,表面蠟黃色至棕黃色。塊狀者體輕,質(zhì)地似蠟,斷面稍有孔隙I新鮮切面顏色較淺,放置后色漸深。臘膏狀者黏稠,灰白色。具強(qiáng)烈而持久的蒜樣特異臭氣,味辛辣,嚼之有灼燒感。(《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溫。歸脾、胃經(jīng)。(《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消積,化癥,散痞,殺蟲。(《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肉食積滯,瘀血癥瘕,腹中痞塊,蟲積腹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1-1.5g,多入丸散和外用膏藥。(《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孕婦禁用。(《中國藥典2015》)

貯藏保存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2g,置25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適量,超聲處理10分鐘,加無水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濾液0.2ml,置50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測(cè)定。在323nm的波長處應(yīng)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鹽酸20ml,超聲處理10分鐘,取上清液(必要時(shí)離心)用乙醚(40ml、20ml)振搖提取2次,合并乙醚液,揮干,殘?jiān)訜o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對(duì)照品,加乙醇—5%冰醋酸(1:4)的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duì)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二氯甲烷—冰醋酸(8:8: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鐵氰化鉀溶液(1:1)混合溶液(臨用配制)。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duì)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①治一切痞塊癥瘕,食次血?dú)獬煞e者:阿魏五錢,白芥子四兩,白術(shù)三兩,三棱、莪術(shù)各二兩。后四味俱炒燥,研為細(xì)末,以阿魏熱酒溶化,和入為丸,黍米大。每早晚各服二錢,白湯下。婦人病此,本方加當(dāng)歸、川芎、干漆,俱酒炒各-兩。(《何日中手集》)
②治痞:阿魏、乳香、沒藥、芒硝各二兩,俱研細(xì),聽用。外用大黃二兩,白芥子三兩,木鱉子二十一個(gè)(去殼),穿山甲、肉桂、川獨(dú)活各一兩五錢,亂發(fā)二兩;用香油四十兩,煎黑去渣,待油冷凝,入鍋內(nèi),乘油冷時(shí)加水飛凈細(xì)炒燥黃丹二十兩,將油煎滾,用鐵箸不住手?jǐn)?,以黃丹黑熟,軟硬得所,提起,將凝,加入阿魏、乳、沒、硝四味細(xì)末在內(nèi)攪勻,即成膏矣。凡貼膏藥時(shí),先用芒硝研細(xì),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定,用熱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shí)許,方貼膏藥。(《何日中手集》)
③治小兒食積,腹如蜘蛛狀,肚痛,小便白濁: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兩,黃連(炒)半兩,花堿(研如粉)三錢,山查肉一兩,連翹一兩半,半夏(皂角浸一宿)一兩。上為末,炒神曲糊丸,如蘿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醫(yī)學(xué)綱目》阿魏丸)
④治氣積,肉積,心腹膨滿,結(jié)塊疼痛,或引脅肋疼痛,或痛連背膂,不思飲食:木香(不見火)、檳榔各半兩,胡椒、阿魏(用醋化開)各二錢半。上為細(xì)末,用阿魏膏子,并粟米飯,杵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時(shí)候,生姜皮湯下。(《濟(jì)生方》阿魏丸)
⑤治瘧疾:胭脂、阿魏各一大豆許,同研。以大蒜肉研和為膏,用大核桃一枚,劈開去仁,取一片以藥膏子填在核內(nèi)。瘧發(fā)時(shí),用藥核桃覆在手虎口上,男左女右,令藥著肉,以緋帛系定,經(jīng)宿乃去。(《圣濟(jì)總錄》扼虎膏)

中藥炮制

阿魏: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切成小塊或打碎?;蛉≡幉模铀刍?,濾去雜質(zhì)及殘?jiān)?,干燥,切成小塊或打碎。
制阿魏:取凈阿魏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凈煙,至灰黑色存性,取出放涼。(《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維藥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綱目》:按《百一選方》云,譚遠(yuǎn)病瘧半年,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兩研勻,米糊和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參湯化服一丸即愈。草窗周密云:此方治瘧以無根水下,治痢以黃連、木香湯下,瘧痢亦多起于積滯故爾。
2.《本草經(jīng)疏》:阿魏,其氣臭烈殊常,故善殺諸蟲,專辟惡氣。辛則走而不守,溫則通而能行,故能消積,利諸竅,除穢惡也。
3.《本草匯言》:阿魏化積、墮胎、殺蟲之藥也。其氣辛烈而臭,元人入食料中,能辟一切禽獸魚龜腥葷諸毒。凡水果、蔬菜、米、麥、谷、豆之類,停留成積者,服此立消。氣味雖有穢惡,然不大損胃氣,故方脈科每需用而不棄也。
4.《唐本草》:主殺諸小蟲,去臭氣,破癥積,下惡氣。
5.《千金翼方》:主一切疰惡氣。
6.《海藥本草》:主心腹中冷。
7.《日華子本草》:治傳尸,破癥癖,冷氣,辟溫,治瘧,并主霍亂心腹痛,腎氣,溫瘴,御一切蕈菜毒。
8.朱震亨:消肉積。
9.《本草會(huì)編》:解自死牛、羊、馬肉諸毒。
10.《本草通玄》:截瘧,止痢,解毒,止臭。
11.《新疆中草藥手冊(cè)》:治神經(jīng)衰弱,慢性氣管炎。

原標(biāo)題:阿魏
詞條標(biāo)簽:新疆阿魏阿魏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