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硫黃(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硫黃為自然元素類礦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熱熔化,除去雜質;或用含硫礦物經加工制得。主產于內蒙古赤峰、陜西南部、四川甘孜、河南洛陽等地。

  • 中藥名稱硫黃

  • 中藥學名(拉丁名)SULFUR

  • 別 名硫磺、石硫黃、石流黃

  • 所屬功效類 殺蟲止癢藥

  • 礦物藥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內蒙古赤峰、陜西南部、四川

來源

本品為自然元素類礦物硫族自然硫。(《中國藥典2015》)

本品為自然元素類礦物硫族自然硫或用含硫礦物經加工制得。(《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分布產地

主產于內蒙古赤峰、陜西南部、四川甘孜、河南洛陽等地。

入藥部位

礦物

采收加工

采挖后,加熱溶化,除去雜質;或用含硫礦物經加工制得。(《中國藥典2015》)

全年均可采挖或加工。采得后,加熱熔化,除去雜質,倒入模型中,冷后取出。藥材以色黃、光亮、質松脆者為佳。(《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黃色或略呈綠黃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澤,常有多數小孔。用手握緊置于耳旁,可聞輕微的爆裂聲。體輕,質松,易碎,斷面常呈針狀結晶形。有特異的臭氣,味淡。(《中國藥典2015》)

硫黃:為不規(guī)則的小塊,表面不平坦,常有麻紋及針狀小孔,斷面呈粗針狀結晶形。黃色或略呈黃綠色,具光澤,質脆,易碎。具特殊臭氣,味淡。

制硫黃:形如硫黃,黃褐色或黃綠色,臭氣不明顯。(《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性味歸經

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中國藥典2015》)

酸,溫;有毒。歸腎、大腸經。(《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藥材功效

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服補火助陽通便。(《中國藥典2015》)

補火,助陽,通便。(《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藥材主治

外治用于疥癬,禿瘡,陰疽惡瘡;內服用于陽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秘。(《中國藥典2015》)

用于陽痿足冷,虛喘冷哮,虛寒便秘。外用解毒,殺毒,療瘡。用于疥癬,禿瘡,陰疽惡瘡。(《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油調涂敷患處。內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中國藥典2015》)

1.5-3g;外用適量。(《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用藥禁忌

孕婦慎用。不宜與芒硝、玄明粉同用。(《中國藥典2015》)

本品有毒,炮制時用過的豆腐及煮液應妥善處理。不宜與芒硝同用。孕婦慎用。(《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火。(《中國藥典2015》)

置干燥處,防火。(《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本品燃燒時易熔融,火焰為藍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氣。(《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1.治男子腰腎久冷,心腹積聚,脅下冷癬,腹中諸蟲,失精遺溺,形羸力劣,腳膝疼弱,冷風頑痹,霍亂轉筋,虛滑下利;又治婦人血結寒熱,陰蝕疽痔:硫黃十兩。凈揀去沙石,研細飛過,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鹽泥固濟曬干,地內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滿,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yǎng)七日七夜,侯足,加頂火一斤煅,侯冷取出,研為細末,以藥末一兩,用蒸餅一兩,湯浸握去水,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之。(《局方》金液丹)
2.治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硫黃末,新汲水調下二錢,良久,或寒一起,或熱一起,更看緊慢,再服,汗出差。(《本事方》還陽散)
3.治脾虛下白,脾胃虛冷,停水滯氣,凝成白涕下出:舶上硫黃一兩(研末),炒面一分。同研,滴冷熱水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五十丸。(《楊氏護命方》)
4.治水瀉不止,傷冷虛極:硫黃一兩。研細,先熔黃蠟,入硫黃末打勻,丸如梧桐子大,每履五丸,新汲水下,(《圣濟總錄》黃蠟丸)
5.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或泄瀉等:硫黃(明凈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殺過)、半夏(湯浸七次,焙干,為細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講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或生姜湯下十五丸至廿丸,婦人醋湯下。(《局方》半硫丸)
6.治胃氣,冷痛尤效:元胡索、胡椒、五靈脂、白豆蔻各五錢,硫黃一兩,木香(切片、曬干)二錢五分。研細末,拌勻收貯,體壯者服一分,弱者八厘,老人幼童五厘,取溫燒酒半小盅調服,待次日,吃稀米湯,至五日后方可吃干飯。孕婦忌服。(《經驗廣集》剪根丸)
7.治卒得疥瘡:麻油摩硫黃涂之。(《肘后方》)
8.治一切干濕癬:石硫黃半錢,風化石灰半兩,鉛丹二錢,膩粉一錢。同研如粉,用生油調,先以布揩破癬涂之。未涂藥間,煎蔥白、甘草湯淋洗,如換時亦依此。(《圣濟總錄》如圣散)
9.治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硫黃一兩,銀珠一錢,陳醋半斤。將硫黃放在鐵勺內熔化后,放入銀珠拌勻,在地上挖個二至三寸深的坑,將醋和溶化的硫黃液先后倒在坑內,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處理三次,搗細粉,用植物油調勻,以布包藥搽患處,一日兩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0.治癘風:硫黃末,酒調少許,飲汁,或加大楓子油更好。(《仁齋直指方》)
11.治疬瘍風病,白色成片:以布拭醋,磨硫黃、附子涂之,或硫黃、白礬擦之。(《姚僧坦集驗方》)
12.治陰生濕皰瘡:石硫黃,研如粉,敷瘡上,日三度。(《梅師集驗方》)
13.治小兒聤耳:末石堿黃,以粉耳中,日一夜一。(《千金方》)
14.治咳逆打呃:硫黃,燒煙熏之。(《醫(yī)方摘要》)
15.治酒皶赤鼻:舶上硫黃、雞心檳榔等分,片腦少許。為末,絹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瑞竹堂經驗方》)
16.治耳聾:硫黃、雄黃各等分。為末,綿裹納耳中。(《千金方》)
17.治燙傷,燒傷,能止痛,抗感染,保護創(chuàng)面,促進愈合:硫黃,燒酒。將硫黃粉碎放入磁器內(不可用金屬容器),兌入燒酒,以沒過硫黃為度。把酒點著燒成炭灰色。因酒含有水分,如燒后還余水分,可用慢火將硫磺烤干,然后研面,用時撒于患部。如有水泡,將水泡挑破再上藥粉。(遼寧省《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中藥炮制

硫黃:除去雜質,敲成碎塊。

制硫黃:取凈硫黃塊,與豆腐同煮,至豆腐顯黑綠色時,取出,漂凈,陰干。每100kg硫黃,用豆腐200kg。(《中國藥典2015》)

硫黃: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砸成小塊。

制硫黃:取凈硫磺塊,與豆腐同煮,至豆腐顯黑綠色時,取出,漂凈,陰干。(《天津市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2005版》)

毒性

未經炮制的天然硫黃含砷量較多,不宜內服,內服需用炮制過的硫黃,且不宜過量或久服,以免引起砷中毒。(《中藥大辭典》)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吳普本草》:“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黃是潘水石液也,燒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采?!?/span>
2.《別錄》:“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span>
3.《本草經集注》:“此云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span>
4.《海藥本草》:“仙方謂之黃硇砂,能壞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服歸本色。服而能除萬病,如有發(fā)動,宜以豬肉鴨羹、余甘子湯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span>
5.《丹房鏡源》:“石硫黃,可干汞,訣曰:此硫黃見五金而黑,得水銀而赤。又曰黃牙?!?/span>
6.《綱目》:“凡產石硫黃之處,必有溫泉,作硫黃氣?!段簳吩疲簮偘阌谢鹕?,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數十里乃凝堅,即石硫黃也。張華《博物志》云:西域硫黃出且彌山。去高昌八百里,有山高數十丈,晝則孔中狀如煙,夜則如燈光。",又言堅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濕?!保ā侗窘浄暝罚?/span>

原標題:硫黃
詞條標簽: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毒性毒性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