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特色療法頻道 > > 針炙 > 正文

針灸治肩背臂痛:十二井穴、肩井與尺澤

來源:嶺南中藥網收集發(fā)布時間:2017/2/22
導讀:【醫(yī)案5】安撫初病時,右肩臂膊痛無主持,不能舉動,多汗出,肌肉瘦不能正臥,臥則痛甚?!督洝吩唬汉钩銎?,使人偏枯。予思《內經》云:虛與實鄰,決而通之。又云:留瘦不移,節(jié)而刺之,使經絡通和,血氣乃復。又言陷下者灸之,為陽氣下陷入陰中,肩膊時痛,不能運動,以火導…



【醫(yī)案5

安撫初病時,右肩臂膊痛無主持,不能舉動,多汗出,肌肉瘦不能正臥,臥則痛甚?!督洝吩唬汉钩銎冢谷似?。予思《內經》云:虛與實鄰,決而通之。又云:留瘦不移,節(jié)而刺之,使經絡通和,血氣乃復。又言陷下者灸之,為陽氣下陷入陰中,肩膊時痛,不能運動,以火導之,火引而上,補之溫之。已上證皆宜灸刺,謂些先刺十二經之井穴。于四月十二日,右肩臂上肩井穴內,先針后灸二七壯,及至瘡發(fā),于枯瘦處漸添肌肉,汗出少,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日,再灸肩井,次于尺澤穴各灸二十八壯,引氣下行,與正氣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氣力,自能搖動矣。時值仲夏,暑熱漸盛,以清肺飲子補肺氣、養(yǎng)脾胃、定心氣。

(羅天益《衛(wèi)生寶鑒》)

故事

羅天益是元代的醫(yī)學家,他早年師從于李東垣,晚年撰寫出了《衛(wèi)生寶鑒》流傳后世。有一次他去給安撫大人看病。一開始,安撫大人的癥狀是右肩膀和胳膊疼,無法拿東西,無法抬舉,出汗多,并且局部肌肉日漸消瘦,最終導致無法平躺,因為平躺的時候會疼得更厲害。羅天益想起《內經》里相關的說法:“身體半身出汗,則這半身還會出現(xiàn)肌肉消瘦”,“當虛實二氣相近而不相和時,應當采取交通雙側的方法”,“病邪留滯體內導致形體消瘦,且邪氣尚未傳變,應當節(jié)制邪氣并針刺它,使經絡通暢,氣血恢復順和”,“氣虛下陷的人應當用灸法”。由此,羅天益認為,安撫大人就是因為陽氣下陷入陰氣之中,才導致肩臂時常疼痛,影響活動。此時應當以火熱之性引導陽氣,因為火性炎上,既能引導陽氣向上,同時又能達到溫補的效果。因此,安撫大人的那些癥狀特別適合用針與灸相結合的方法來治療。于是,首先,羅天益給安撫大人針刺了十二經脈的井穴。然后,在四月十二日,羅天益取安撫大人右肩的肩井穴,先針刺,接著艾灸了十四壯,這樣治療了二十多天,在艾灸處局部發(fā)瘡的時候,才終于見到原來枯瘦的地方漸漸增長了肌肉,安撫大人自己也能感覺到汗出減少,肩臂有力量了。接著,到五月初八的時候,羅天益繼續(xù)為安撫大人做灸法,除肩井穴外又加了尺澤穴,兩個穴各灸了二十八壯,為的是引導氣血下行,達到上下正氣交通接順的效果。灸完的第二天大人便覺肩臂的力量又有所增加,已經能自主搖動手臂了。羅天益見到當時正值仲夏,暑熱之氣漸漸強盛,在安撫大人的肩臂完全恢復之后又讓他服用清肺飲子來補肺氣、養(yǎng)脾胃、定心氣。

啟示1:十二井穴

醫(yī)案中介紹了針刺井穴治療肩臂疼痛,伴肌肉消瘦的病癥。井穴均位于四肢末梢,是經氣流出的源頭,針刺井穴,可以刺激其所在經絡的經氣,使之充盛,暢行于脈中,氣行則血行,氣血運行通暢則能緩解不通及不榮所導致的疼痛癥狀。

啟示2:肩井與尺澤

肩井穴位于肩上,是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屬足少陽膽經的腧穴。尺澤穴位于肘橫紋中,在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屬手太陰肺經的腧穴。

這兩個穴一個位于肩部,一個位于肘部,能使整個上肢的氣血都順暢流通,則上肢的疼痛及活動受限的癥狀都能緩解。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

 
健康養(yǎng)生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