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yī)學發(fā)展史來看,中醫(yī)足部保健的起源遠遠早于其他療法。在古代,由于自然界的意外襲擊或某些原因造成身體的損傷,使身體產生疼痛不適等癥狀,人們有意或無意中用手或其他器具觸及足部某些部位,發(fā)現疼痛緩解,癥狀減輕,發(fā)現勞累后用熱水洗腳后可解除疲勞等,人們逐漸認識到通過對足部的刺激可治療疾病。
足部按摩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今兩千多年前的經典醫(yī)著《黃帝內經》中就詳細介紹了全身的經絡和腧穴,其中有許多是足部的穴位,還詳細介紹了經絡、穴位與五臟六腑的關系,指出:臟腑有病可以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穴位,根據不同穴位的癥狀可以推斷相關的臟腑功能出現了問題。
足部穴位可反映及治療全身多種疾病,通過對足部進行按摩、針灸等治療,相應的內臟功能紊亂可以得到糾正,使人體恢復健康,減少疾病發(fā)生,起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多處提到了按摩治病的原理,得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的疏通經絡氣血的治病機制。
中醫(yī)認為,連接人體臟腑的12條經脈中,有6條與足部相關,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起于足部,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到達足部,雙足分布的60多個穴位大多與足反射區(qū)的位置相一致,與人體的內外環(huán)境相通。綜合現代醫(yī)學觀點,足部刮痧按摩有三大好處:
一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一個68公斤重的人,在行走時足部將承受260公斤的壓力。雙足在人體各部位中距心臟最遠,加之人是直立行走以及地球引力的原因,很容易出現下肢末梢循環(huán)障礙而導致靜脈回流不暢,出現全身血流供應不足;全身血供不足,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功能的下降;全身組織器官功能下降,又可使血液循環(huán)減慢,加之重力作用,使機體新陳代謝廢物如鈣鹽、乳酸等在足部積存。這些代謝廢物及毒素又使末梢循環(huán)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足部刮痧按摩可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增加,增強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速體內代謝廢物通過腎臟等器官排出體外,同時,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也使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能更快地輸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細胞,使機體恢復健康。
二是調節(jié)神經系統:神經組織在體內分布廣泛,遍布人體各個部位,在控制和調節(jié)機體活動方面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神經組織重要而復雜的生理功能都是通過神經元的反射活動來完成的,反射活動既可保持各器官間的聯系,又協調各器官的活動,從而保證了機體內部的統一。足部分布著豐富的神經組織,通過刮痧按摩對足部不同反射區(qū)進行有效刺激,可使相應的組織器官功能活動得到協調,使正常組織器官的功能得以保持和加強,使不正常的組織器官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復。
三是疏通經絡氣血: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溝通于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借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中醫(yī)認為五臟六腑的病變可通過經絡反應到人體體表穴位或足部穴位上,通過足部刮痧按摩可以疏通經氣,解除病痛,恢復和調節(jié)人體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使異?;虿∽兪д{的臟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復和調整,進而達到康復。
刮痧按摩時要把握好力度
實施足部刮痧按摩首先得有一個刮痧按摩板,材質最好是選用水牛角的,因其既有一定硬度,又有彈性,對人體表皮無毒性刺激。不要用塑料等化學制品按摩皮膚,以免化學刺激造成繼發(fā)病癥。刮痧按摩板可用消毒液或肥皂水清洗,表面亦可用酒精消毒。
進行自我刮痧按摩時,可采取坐姿,可以隔著襪子和襯褲,但是直接在皮膚上施行時,一定要先洗凈足部,用熱水泡腳或用溫熱中藥浸泡15分鐘左右,效果更好。
刮痧按摩時的力度要適當,慢慢按壓、緩緩抬起,流暢而有節(jié)奏,忌忽快忽慢、忽輕忽重。病情屬實證、體質較好的人可用力較強,病情屬虛證、體質較弱的人則宜輕柔。
刮痧按摩一般先左腳,后右腳,按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的順序進行。一般先按左足心臟反射區(qū),手法由輕漸重,如用輕手法受術者已感到疼痛而不能忍受,提示其心臟可能有嚴重問題,應停止刮痧以免出現問題。如按心臟反射區(qū)無明顯疼痛或雖疼痛但在可忍耐的范圍內,提示心臟無問題或無大礙,則可按照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4個反射區(qū)的順序,繼續(xù)按摩。每足時間為20~30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為宜。
刮痧按摩完成后,最好飲用一杯溫水,休息10~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