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醫(yī)文化 > 老字號沿革 > 正文

張同泰藥店 (1805年)

張同泰藥店,創(chuàng)于180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99號,是張梅創(chuàng)造的,她是浙江省慈溪馬經村人。張同泰藥店有二層樓,第一層是掛號、包藥的,第二層是各種門診的中醫(yī)給人看病的地方。

中文名 張同泰藥店 創(chuàng)始人 張梅
創(chuàng)新地點 杭州市 創(chuàng)立時間 1805年

品牌歷史

張同泰國藥號一直開在中山北路99號、同春坊、孩兒巷口。它占地1400平方米,創(chuàng)建于嘉慶十年(1805),比胡慶余堂還整整早了70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歷史,所以它是杭州現(xiàn)存最古老、經營時間最長的國藥號。屬國家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也是杭州市文保單位,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市著名商標”榮譽稱號。


張同泰的創(chuàng)始人叫張梅,浙江慈溪馬經村人。最初在杭州新宮橋河下開設茂昌藥號。嘉慶十年(1805),花了五千兩白銀在現(xiàn)址盤進沈同泰藥號,將其改名為張同泰藥號至今。


張梅注重道地藥材和誠信經營的理念,他立下“悉遵古法,務盡其良”和“貨真價實,誠信經營”的組訓,奠定了張同泰發(fā)展的堅實基礎。至今杭州還流傳著有關他的三則故事。


一則為《張梅寫店訓》。說的是當時離張同泰藥店不遠的永福巷,住著一個叫張宗卿的人。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張宗卿因父親突發(fā)急病去張同泰配藥,藥店館自然照方給配。但不久來查看藥材質量的老板張梅,發(fā)現(xiàn)有一味藥已受潮變質。忙問伙計此藥可有賣出過?伙計不敢隱瞞,回答說:“剛剛已撮入一位客人的藥方之中?!睆埫访栍蟹裼涀〔∪诵彰?、地址?藥店館回說只記得病人叫張乾生,別的不知。張梅覺得這不是小事,決定親自冒雪去尋。但偌大一個杭州,人海茫茫,這豈是易事?


所以他一直尋到中午,才在一條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堆燃燒過的稻草和一雙草鞋。張梅知道當?shù)厝擞兴篮鬅菪o活無常穿的風俗。一問人,才知確有一個與藥方上同名的老人,吃了剛配來的藥馬上就死了的事。這是不遠處又傳來一陣隱隱的哭聲,張梅知道這下真闖了禍了。但該負的責自己還得負,于是就硬著頭皮尋聲前去。不夠進屋一問,才知死者為章前生,并非同音不同名的張乾生。


最后還是找到了張乾生。幸運的是他家的藥剛剛煎好,還沒有服用。說明情況后,張梅立即回店重配,并退還了病家的全部藥費。


事后張梅得知,死人的章家,也找出來變質的藥材,還為此訴之官府。張梅想,如果這藥是他們店配出的話,那吃官司的就是張同泰了。為了讓藥館所有人員都牢記這個教訓,永記“道地”和“誠信”,張梅就寫了“誠信”的金字匾和一副“悉遵古法務盡其良;貨真價實存心利濟”的金字對聯(lián),懸掛在店內最醒目的地方。這自然也成了張同泰的店規(guī)。


另一則是《張梅月下追誠信》。是說當時塘棲鎮(zhèn)新開的一家藥店,慕名來張同泰進藥,當班的葉經理竟將明知已受潮還來不及曬干的兩袋柴胡賣了出去。張梅知道后就追問此事,但葉經理仗著自己是張梅的兒女親家,竟輕描淡寫的說:“是有過這么一回事,我剛剛也對過賬了,光這兩袋柴胡,在稱頭上就多出二斤八兩呢……。”張梅聞聽,氣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你這不是坑人嗎?虧你還說得出口!他們買回去,如不曬,過兩天就會長白毛、霉爛,你這分明是在砸我們張同泰的招牌!”說罷,張梅就急忙去租了一輛馬車,立刻向賣魚橋碼頭趕去。不過等他趕到時,賣魚橋去塘棲的航班卻早就開走了。張梅又毫不猶豫吩咐馬車夫繼續(xù)沿大運河追去。


這是夜已很深,月亮也早就掛著東邊的皋亭山上,他倆也早就餓得饑腸轆轆。不過最后到底還是給他們追回了受潮的柴胡,也就是追回了“誠信”。第二天,張梅就找伙計搭早班船把連夜烘干的柴胡送了回去,并照干貨的實際分量退還了多收的錢。那位葉經理自然也被辭退了。


第三則傳說是關于《大腳王三豐》的事。當年張同泰平時的用水,都是要靠人去西湖里挑,張三豐就是他們的挑水工。據(jù)說有一天,赤腳挑水的他,不慎一腳踏在一只破碗上受了傷,腳腫得像個饅頭。他很怕不能挑水被辭退,想不到老板不但親自給他用名貴的云南白藥和麝香包扎,連休息天的工錢也一分不少。感激之余,他想出了一個報恩的辦法。


每年立冬日是張同泰開始熬制阿膠的日子,需要十幾個人去西湖挑水。王三豐就叫這些人著上統(tǒng)一號衣,挑著寫著張同泰藥號的水桶,并一路吆喝著下列口號:“杭州父老”、“看仔細了”、“張同泰呀”、“今日熬膠”、“用的皮呀”、“關中驢呀”、“用的水呀”、“西湖水呀”、“煎什么呀”、“驢皮膠呀”、“藥中珍品”、“是阿膠呀”、“潤肺金啊”、“滋陰腎!”……在一問一答的口號聲中,迎來了許多看熱鬧的遠近百姓,無形中替張同泰做了一次廣告,并且一直流傳至今。連杭州電視臺《我和你說》新聞欄目主持人翁仁康還去挑過水呢!


張同泰的第二代傳人為張耐仙,他在道光年間曾中過舉,因為看透了當時官場的腐敗,當然也為了子承父業(yè),就棄仕從商。咸豐初年,他購地四畝余,擴大規(guī)模,內店拆兌(批發(fā))香料藥材,外店精選道地法制飲片,虞修丸散膏丹,自制各種成藥12門、385種,成為杭州最著名的國藥號。同治元年(1862),還在靴兒河下增開了益元參店。在慈溪老家,這時有“姚馬經張,銀子好打墻”民謠,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商業(yè)上的成功。


第三代傳人為張舜伯。他精通國藥,尤善參茸、銀耳補品,于光緒七年(1881),在上海松江白龍?zhí)犊诖蠼珠_設了益元分號。他很重視廣告效應,在每年開始制作全鹿丸時,就張燈結彩,張榜告示街坊,同時通知左領右舍。次日鳴鑼擊鼓,將活鹿抬出,繞街一圈,然后將鹿溢死。放血。將全鹿與當歸、玉桂、補骨脂等原料拌勻,在大庭廣眾下,以示鹿原料的真實。


張舜伯從光緒初年起,就制作特色香包,在孩兒巷口免費發(fā)放。也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流傳。


在張舜伯去上海開設張同泰分號時,替他撐船運貨的船家叫沈阿土。沈阿土有一個16歲的獨生女兒梔兒,每到暮春夏初,都會在身上、臉上發(fā)出水痘、疹子,奇癢難忍,搔幾下都會紅成一片。雖經張舜伯給的清熱解毒散內服外敷,療效明顯,但梔兒的過敏體質,使她在蚊蟲等叮咬后還是會鼓起紅包,破皮潰爛。


說來叫人難信,將近端午的一天,張舜伯似睡非睡,朦朧中被一肩背藥簍的百草仙子帶到了一個百花園中。在他癡癡迷迷、流連忘返間,又有許多蛇、蟲、百腳、蝎子、蟑螂蜂擁而至。驚嚇間,見百草仙子給他丟來一個五彩綢團,正中張舜伯之懷,使他頓聞?chuàng)浔钱愊悖艘沧兊蒙袂鍤馑?。更奇的是那些毒蟲聞香紛紛而逃,剎時無影無蹤。張舜伯認為這是百草仙子特來點化他,叫他用香包做載體,來為梔兒治病。于是按梔兒病狀,在傳統(tǒng)慣用的白芷、川芎、薈草、甘松等藥外,又添加了山奈、熏草、澤蘭、艾葉等藥,經提煉后縫制成香包。梔兒佩載后果然百毒不侵,蚊子不叮。端午送香包自然此后也成了張同泰藥館的慣例。


張同泰的第四代傳人叫張宏湘,他也很會經營,使張同泰業(yè)務得以繼續(xù)發(fā)展。


第五代傳人為張魯庵,原名钖誠,字炎夫、咀英,號幼蕉。自1910年起,接收張同泰。他志趣風雅,工詩文,尤嗜篆刻,頗有儒商風格。經手張同泰后,對藥號進行了大規(guī)模翻建。雖然2005年,張同泰因交通問題,曾拆除了中山北路沿街突出部分,門樓內移了六米。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石庫門加三進的古建筑風貌,還保持著他當年新翻時的樣子,顯露著典型的晚清時期徽式建筑的古貌。


經他翻建的石庫門,門額上刻著“萬象”商標,門楣上是“張同泰”三個金字。兩旁懸掛著的“張同泰道地藥材”銅牌,為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書畫家曾熙所書(他是張大千的師傅,與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時稱海上死妖),在“文革”中,經該店職工珍藏得以保存。


藥鋪按清代江南典型的傳統(tǒng)藥店布局,前店后場,一共三進。第一進,兩側回廊密排,懸掛著黑底金字各種丸散膏丹功效牌,正中八角雕花亭子,內豎黑漆木牌,書“進內交易”貼金大字。二進為經營鋪廳,上書“藥局”兩字。兩側設和合柜臺,棗紅色整塊花梨木中藥柜和丸散柜對稱而設。柜側分豎有“萬匯滋生”和“岐黃正傳”的燙金面額。而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百眼櫥、中藥柜、瓷瓶、钖盒、藥罐等中藥器皿和藥船,矸缽、藥刀等制藥工具,還有發(fā)票、包裝紙等大量清晚期使用過的文物,又折射出濃濃的傳統(tǒng)中藥文化氣息。室內雕梁畫棟,宮燈高懸。三進為客廳,明堂凈幾,字畫添彩,是經理接待賓客,洽談業(yè)務之處。后院的拱房,設有拆兌、棧房、鹿栓間、功制室、庫房等,時有職工六十余人。同時聘請王幼庭、王子久、張碩甫等名醫(yī)坐堂。


張魯庵不但為弘揚祖國中醫(yī)藥文化作出了貢獻,在繁榮中華印文化上也是功不可沒。他是西冷印社的早期社員,曾不惜代價搜索歷代印章、印譜及有關資料,被譽為“海內第一家”。歿后家人遵其遺囑,將他收集的印章1500余方,印譜493部,全部捐獻給西冷印社,幾乎占了該社藏品的大半。為此該社特辟“望云草堂”予以保存。


張魯庵還是一個極具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者。1937年12月24日,日寇侵占杭州后,為利用張魯庵在杭州藥業(yè)界的聲譽,欲逼他擔任日偽杭州藥業(yè)公會之長。張不答應,日寇威脅要拿他妻室兒女開刀。但正在張為難時,中共地下黨員、時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秘書長陳布雷的女兒陳璉,秘密拜訪了他(因她與張魯庵同為慈溪族人,她與父親陳布雷第一次到杭市曾暫住在張同泰藥鋪),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假意答應任職,以獲得出入杭州的通行證。日寇果然中計。張魯庵就連夜把所有藥物,打包裝滿兩條航船。他的家人也喬裝打扮,混在伙計、船夫之中,從拱宸橋起航,和日寇玩了個“今蟬蛻殼”。


1956年,張同泰公私合營,同益堂、大生祥、孫泰和、美華四店先后并入,公方經理由上面委派,從此結束了家族傳承。1958年辦起張同泰藥廠,生產心寧咳、鵝根、羊膽丸等中西成藥。同年張同泰被譯為省級先進單位。


1965年張同泰改名為春光藥店。在其后的“文革”中,文物遭受嚴重破壞。1980年,杭州市中草藥服務部與張同泰合并,1981年,后面房屋被拆建為醫(yī)藥站宿舍。1988年張同泰恢復原名。2005年對營業(yè)店按原貌進行了大規(guī)模裝修,2006年3月25日重新開業(yè)。


時至二十一世紀,張同泰煥發(fā)出蓬勃生機。以傳承中醫(yī)藥文化和發(fā)展企業(yè)品牌為核心,創(chuàng)新醫(yī)療、配藥、養(yǎng)生、服務等多元化的特色經營模式,百年老字號為民服務和以質取勝的經營理念越來越深入老百姓之心,贏得大家的交口稱贊。為了更好服務于眾,張同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如每到夏天提供伏茶、臘八節(jié)施臘八粥、端午節(jié)送香袋、新春送祝福春聯(lián)、夏辦“冬病夏治”、冬辦“養(yǎng)生膏方節(jié)”和“道地山參節(jié)”。每年春冬季都要舉辦一次大型名老中醫(yī)義診,還向市民提供免費打粉、切片和灌裝膠囊服務和免費煎藥、為特殊困難患者送藥上門、為外地病人代寄藥等一系列服務。


用心做藥,誠信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已在張同泰得到延續(xù)光大,可以說,張同泰的道地藥材文化,就是靠這些點點滴滴凝結而成的。

品牌文化

“以義為利、以仁存心”,“貨真價實、存心利濟”是百年張同泰自1805年創(chuàng)立之初就秉持的經營理念。

主打產品

“高氏煎膏法”


在杭州,最道地的膏方源自制膏歷史已逾200年的老字號張同泰。無論尋常百姓,還是社會名流,對補身有術的張同泰膏方都是趨之若鶩。這里膏方的一大特色就是:道地。


“我們用的是最道地的熬膏方法?!?高國強表示,除選用道地藥材外,膏方制作主要有五大步驟,一劑膏方完成要5天左右。老底子張同泰最早開始做膏方的時候,一個冬天只能做成40多個方子。現(xiàn)在生產規(guī)模大了,制作工藝改善了,但每個環(huán)節(jié)還是做足工夫。每劑膏方從抓藥到熬成,大約需要5天。有些市民嫌慢,但高國強認為:“急不來,火候、熬制時間都跟膏方藥效有關系?!?/span>


高國強特別強調:道地的上品膏方,有“清、透、亮”的三大特點?!扒?、透、亮” 的特點要靠整個流程來做依靠,例如“去渣” 不充分就不可能做到“清”,“濃縮”不到位就不可能做到“亮” 等等,所以一個膏方的優(yōu)劣概括為“清、透、亮”其實是對整個工藝流程的縮寫,缺一不可。

原標題:張同泰藥店
上一篇:云南老撥云堂下一篇:隆順榕藥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