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guó)藥典》2015年版928-930頁(yè)。
【處方】金銀花72g、黃芩72g、荊芥72g、炒梔子72g、連翹72g、玄參72g、僵蠶(姜制)43g、地黃108g、射干22g、桔梗43g、薄荷43g、蟬蛻43g、防風(fēng)43g、甘草22g。
【制法】以上十四味,金銀花、荊芥、防風(fēng)、薄荷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黃芩加65%乙醇加熱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shí),合并提取液,濾過(guò),藥渣備用,濾液回收乙醇,加水適量,煮沸,趁熱濾過(guò),濾液備用;將黃萃藥淹及金銀花等提取揮發(fā)油后的藥渣與其余炒梔子等九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shí),第二次1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guò),濾液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06-1.11(70℃)的清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dá)60%,靜置,濾過(guò),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duì)密度為1.16-1.20(70℃)的清膏,加上述金銀花等揮發(fā)油(加適量聚山梨酯80混勻),蒸餾后的水溶液,黃芩乙醇提取液及甜菊素0.5g,苯甲酸鈉3g,用碳酸鈉調(diào)節(jié)pH值,加水調(diào)整總量至1000ml,攪勻,濾過(guò),灌封,滅菌,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液體;氣微香、味微苦,久置有輕搖易散的沉淀。
【功效】疏風(fēng)清熱,解毒利咽。
【主治】用于風(fēng)熱外侵,邪熱內(nèi)擾所致發(fā)熱、微惡風(fēng),頭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痰黏,口渴,溲黃;感冒見(jiàn)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每次20ml,一日3次。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