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816、817頁。
【處方】柴胡300g、當歸300g、白芍300g、白術(shù)(麩炒)300g、茯苓300g、甘草240g、牡丹皮450g、梔子(姜炙)450g、薄荷60g。
【制法】以上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100g,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水丸;味甜。
【藥性分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和肝用;當歸、白芍養(yǎng)血活血,以養(yǎng)肝體,共為主藥。輔以梔子清上、中、下三焦之火;丹皮涼血散瘀,共達清解郁熱之功。佐以白術(shù)、茯苓、甘草健脾祛濕;用薄荷辛涼升散之性,以助柴胡疏肝透熱,且有引諸藥入肝經(jīng)之意,為佐使之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清熱,健脾養(yǎng)血之功。
【功效】舒肝清熱,健脾養(yǎng)血。
【主治】用于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zāi)垦?,倦怠食少,月?jīng)不調(diào),臍腹脹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切忌氣惱勞碌;忌食生冷油膩。
【規(guī)格】每100丸重6g。
【貯藏】密閉,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