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中國藥典》2015年版1684、1685頁。
【處方】當(dāng)歸31g、三棱10g、茯苓31g、甘草20g、丹參85g、香櫞68g、延胡索34g、白芍41g、柴胡31g、白術(shù)20g、薄荷20g、麥芽136g、川楝子17g。
【制法】以上十三味,當(dāng)歸、柴胡、薄荷、三棱、茯苓、丹參、延胡索粉碎成細粉;其余白芍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浸膏,加當(dāng)歸等細粉,混勻,于80℃以下干燥,粉碎,過篩,混勻,裝入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性狀】本品為硬膠囊,內(nèi)容物為黃棕色至棕色的粉末;氣辛,味微苦。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
【主治】用于肝郁脾虛所致的肝區(qū)脹痛,胸悶不舒,食欲不振,腹脹便溏者;遷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規(guī)格】每粒裝0.25g。
【貯藏】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