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藥用植物庫 > 正文
羊耳菊(藥用植物)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

植物名羊耳菊

學名Duhaldea cappa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 Pruski & Anderberg

別名八面風、白面風、壯牛浪、蠟毛香、白面貓子骨、白牛膽、山白芷、羊耳風、豬耳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桔梗目

菊科

旋覆花族

旋覆花屬

羊耳菊

植物形態(tài)

亞灌木。根狀莖粗壯,多分枝。莖直立,高70-200厘米,粗壯,全部被污白色或淺褐色絹狀或棉狀密茸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分枝,全部有多少密生的葉;下部葉在花期脫落后留有被白色或污白色棉毛的腋芽。葉多少開展,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中部葉長10-16厘米,有長約0.5厘米的柄,上部葉漸小近無柄;全部葉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頂端鈍或急尖,邊緣有小尖頭狀細齒或淺齒,上面被基部疣狀的密糙毛,沿中脈被較密的毛,下面被白色或污白色絹狀厚茸毛;中脈和10-12對側脈在下面高起,網(wǎng)脈明顯。頭狀花序倒卵圓形,寬5-8毫米,多數(shù)密集于莖和枝端成聚傘圓錐花序;被絹狀密茸毛。有線形的苞葉??偘娦?,長5-7毫米;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外層較內層短3-4倍,頂端稍尖,外面被污白色或帶褐色絹狀茸毛。小花長4-5.5毫米;邊緣的小花舌片短小,有3-4裂片,或無舌片而有4個退化雄蕊;中央的小花管狀,上部有三角卵圓形裂片;冠毛污白色,約與管狀花花冠同長,具20余個糙毛。瘦果長圓柱形,長約1.8毫米,被白色長絹毛?;ㄆ?-10月,果期8-12月。(《中國植物志》)

生境分布

廣產(chǎn)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生于亞熱帶和熱帶的低山和亞高山的濕潤或干燥丘陵地、荒地、灌叢或草地,在酸性土、砂土和粘土上都常見,海拔500-3200米。(《中國植物志》)

主要價植

此種全草或根供藥用,有除痰定喘、活血調經(jīng)及治跌打損傷等作用。在廣西中獸醫(yī)用治牛的痢疾。(《中國植物志》)

原標題:羊耳菊
詞條標簽:羊耳菊,山白芷

  • 植物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
  • 生境分布生境分布
  • 藥用價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