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李核仁(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李核仁為薔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種子。7-8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收果核,洗凈,破核取仁,曬干。主產(chǎn)于甘肅、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河南等地。

  • 中藥名稱李核仁

  • 中藥學名(拉丁名)SEMEN PRUNI SALICINA

  • 別 名李仁、李子仁、小李仁

  • 所屬功效類瀉下藥

  • 薔薇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甘肅、四川、云南、貴州

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種子。(《中華本草》)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的干燥成熟種子。(《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甘肅、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河南等地。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7-8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除去果肉收果核,洗凈,破核取仁,曬干。(《中華本草》)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果肉,洗凈,砸破果殼取其種子。(《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藥材性狀

種子呈扁平長橢圓形,長6-10mm,寬4-7mm,厚約2mm,種皮褐黃色,有明顯縱皺紋。子葉兩片,白色,含油脂。氣微弱,味微甜,似甜杏仁。(《中華本草》)
本品呈扁長橢圓形,長0.7-1.1cm,寬0.5-0.7cm。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上部尖端及基部合點常偏向一側,合點圓形,其外緣散出多數(shù)維管束紋理。種皮薄,內有子葉兩枚,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微苦。(《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性味歸經(jīng)

苦,平。歸肝、肺、大腸經(jīng)。(《中華本草》)
苦、甘,平。歸肺、大腸、小腸經(jīng)。(《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藥材功效

祛瘀,利水,潤腸。(《中華本草》)
潤燥滑腸,下氣,利水,祛瘀。(《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藥材主治

主治血瘀疼痛,跌打損傷,水腫膨脹,腳氣,腸燥便秘。(《中華本草》)
用于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血瘀疼痛,跌打損傷。(《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中華本草》)
9-15g。(《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用藥禁忌

脾虛便溏、腎虛遺精、孕婦禁服。(《中華本草》)
脾虛便溏、腎虛遺精者禁服,孕婦慎用。(《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貯藏保存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通風處。(《中華本草》)
置陰涼干燥處,防蟲蛀。(《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種皮表面觀:表皮細胞類多角形、長圓形,無細胞間隙。石細胞多呈紡錘形,多為2-9個集合,有時可見單個散在,壁孔明顯。(《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中藥配伍

1.治面?黑子:李核中人(仁)去皮,研細,以雞子白和如稀餳涂,至晚每以淡漿洗之后,涂胡粉,不過五六日有效。慎風。(《海上集驗方》)
2.治蝎子蠆痛:苦李仁,搗涂良。(《綱目》引《養(yǎng)生必用方》)

中藥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中華本草》)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甘肅省中藥材標準2008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別錄》:“主僵仆躋,瘀血骨痛?!?/span>
2.《藥性論》:“治女子小腹腫滿,主踒折骨痛肉傷,利小腸,下水氣,除腫滿。”
3.《本草求原》:“清血海中風氣,令人有子。其性散結,解硫黃、白石英、附子毒”。
4.《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水氣浮腫。”
5.《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活血去瘀,潤燥滑腸。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痰飲咳嗽,腳氣,大便秘結。”
6.《食療本草》:“主臌脹?!?/span>
7.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蝎子咬?!?/span>

原標題:李核仁
詞條標簽:,李核仁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