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胡椒(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胡椒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秋末至次春果實呈暗綠色時采收,曬干,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采收,用水浸漬數(shù)日,擦去果肉,曬干,為白胡椒。原產(chǎn)于國外,現(xiàn)我國云南、海南、廣西等地有產(chǎn)。

  • 中藥名稱胡椒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PIPERIS FRUCTUS

  • 別 名浮椒、玉椒

  • 所屬功效類溫里藥

  • 胡椒科

  • 分布區(qū)域原產(chǎn)于國外,現(xiàn)我國云南、海南、廣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原產(chǎn)于國外,現(xiàn)我國云南、海南、廣西等地有產(chǎn)。

入藥部位

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秋末至次春果實呈暗綠色時采收,曬干,為黑胡椒;果實變紅時采收,用水浸漬數(shù)日,擦去果肉,曬干,為白胡椒。(《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黑胡椒:呈球形,直徑3.5-5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網(wǎng)狀皺紋,頂端有細(xì)小花柱殘跡,基部有白果軸脫落的疤痕。質(zhì)硬,外果皮可剝離,內(nèi)果皮灰白色或淡黃色。斷面黃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氣芳香,味辛辣。
白胡椒:表面灰白色或淡黃白色,平滑,頂端與基部問有多數(shù)淺色線狀條紋。(《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溫中散寒,下氣,消痰(《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0.6-1.5g,研粉吞服。外用適量。(《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熱病及陰虛有火者禁服,孕婦慎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黑胡椒粉末暗灰色。外果皮石細(xì)胞類方形、長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19-66μm,壁較厚。內(nèi)果皮石細(xì)胞表面觀類多角形,直徑20-30μm;側(cè)面觀方形,壁一面薄。種皮細(xì)胞棕色,多角形,壁連珠狀增厚。油細(xì)胞較少,類圓形,直徑51-75μm。淀粉粒細(xì)小,常聚集成團(tuán)塊。
白胡椒粉末黃白色。種皮細(xì)胞、油細(xì)胞、淀粉粒同黑胡椒。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顯紅色,漸變紅棕色,后轉(zhuǎn)棕褐色。
2.取本品粉末0.5g,加無水乙醇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堿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丙酮(7: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突光斑點。(《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五臟風(fēng)冷,冷氣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湯服。(《食療本草》)
2.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錢。研勻,男用生姜、女用當(dāng)歸,酒下。(《壽域神方》)
3.治胃痛:大紅棗(去核)七個,每個內(nèi)入白胡椒七粒,線扎好,飯鍋上蒸七次,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溫滾水下,如壯實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熱作饑,以粥飯壓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鏡》)
4.治反胃嘔噦吐食,數(shù)日不定:胡椒三分(末),生姜一兩(微煨切)。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圣惠方》)
5.治翻胃及不怕飲食:半夏(湯洗十遍)、胡椒。上等分,為細(xì)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百一選方》)
6.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曬干,醋浸不計遍數(shù),愈多愈好,碾末醋糊為丸。淡醋湯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證治要訣》)
7.治夏月冷瀉及霍亂:胡椒碾末,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四十丸。(《衛(wèi)生易簡方》)
8.治霍亂吐瀉:胡椒四十九粒,綠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勻,木瓜湯服一錢。(《仁齋直指方》)
9.治瘧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細(xì)末,用小瓶裝好,不令泄氣,再用蟬蛻研末,亦以瓶裝之(蟬退要用全的,連頭、足用)。用時每藥分量只要如黃豆大,合成一處,用普通膏藥一張,將藥放在中間,在期前兩小時至四小時以內(nèi),貼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將膏藥撕去。(《中醫(yī)雜志》(9):500,1956)
10.治缺鈣抽搐:白胡椒二十粒,雞蛋皮兩個。將上藥焙黃后共研成粉,分為十四包。每日一包,開水沖服。(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1.治小腸淋,沙石難出,疼痛:胡椒、樸硝各一兩。上二味,搗羅為細(xì)散。溫湯調(diào)下二錢匕,并二服。(《圣濟總錄》二拗散)
12.治陰囊濕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處,每天二次。(《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13.治風(fēng)蟲牙痛:胡椒、蓽撥等分。為末,蠟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衛(wèi)生易簡方》)
14.治風(fēng)蟲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綠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絲綿包作一粒,患處咬定,涎出吐去。(《韓氏醫(yī)通》)
15.治凍傷: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內(nèi),七天后過濾使用。涂于凍傷處,每日一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6.治蜈蚣咬傷:胡椒,研末調(diào)敷。(《多能鄙事》)

中藥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中華本草》)

道地性

廣藥

相關(guān)論述

1.《唐本草》: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fēng)冷。
2.《海藥本草》: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沖,和氣。
3.《日華子本草》:調(diào)五臟,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主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蕈毒。
4.《本草蒙筌》:療產(chǎn)后血氣刺疼,治跌撲血滯腫痛。
5.《綱目》: 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作痛。

傳說淵源

       明代溫補派大醫(yī)家張景岳老來得子,50歲時第一個兒子才出生,兩年后有了第二個兒子,到小三兒出生時,他已經(jīng)54歲了。
       小三兒是正月出生的,那年秋天白露時節(jié),剛剛半歲的他不慎外感風(fēng)寒,又吐又瀉,張景岳開了些溫脾和胃的藥,但是沒有效果,后來又在方子里加了人參、生姜、肉桂、吳茱萸等藥,仍然無效,小三兒還是吃了就吐。
       張景岳看到孩子一天天消瘦,自己也非常著急,心想:“這該怎么辦啊?難道我連自己的孩子都救不了嗎?”張景岳開始仔細(xì)分析,孩子分明是受寒引起的吐瀉,為什么人參、附子、干姜等溫?zé)崴幉荒芷鹦??張景岳一直想到了半夜,突然,他明白了,這是胃氣虛弱的緣故,所以拒藥啊,如果配一些健脾開胃的藥不就行了?對,何不用點辛辣香烈的胡椒?
       張景岳立即取來了胡椒,搗碎后連同其他藥物一起熬湯,一點點地給孩子喂下去。說來神奇,這次小三兒喝下去的藥,沒有再吐。等湯藥喝完,張景岳又給孩子端來一碗稀粥,沒想到孩子一下子就把稀粥吃完了,喝完稀粥后,就開始倒頭大睡,一覺醒來,病已經(jīng)好了一大半了。原來,胡椒性溫,有開胃、止瀉、下氣的作用,且能助消化,最適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癥,所以,張景岳加入一味胡椒做藥引后,小三兒的病很快就好了。

原標(biāo)題:胡椒
詞條標(biāo)簽:胡椒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