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粉萆薢(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粉萆薢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Dioscorea collettii HK. f. var. hypoglauca (Palibin) Pei et C. T. Ting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

  • 中藥名稱粉萆薢

  • 中藥學名(拉丁名)DIOSCOREAE HYPOGLAUCAE RHIZOMA

  • 別 名百枝、竹木、赤節(jié)

  •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 薯蕷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

來源

本品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Dioscorea collettii HK. f. var. hypoglauca (Palibin) Pei et C. T. Ting的干燥根莖。(《中國藥典2015》)

分布產地

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中國藥典2015》)

藥材性狀

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一,厚約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維管束呈小點狀散在。質松,略有彈性,易折斷,新斷面近外皮處顯淡黃色。氣微,味辛、微苦。(《中國藥典2015》)

性味歸經

苦,平。歸腎、胃經。(《中國藥典2015》)

藥材功效

利濕去濁,祛風除痹。(《中國藥典2015》)

藥材主治

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中國藥典2015》)

用法用量

9-15g。(《中國藥典2015》)

用藥禁忌

腎虛陰虧者慎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通風干燥處。(《中國藥典2015》)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外層為多列木栓化細胞。皮層較窄,細胞多切向延長,壁略增厚,木化壁紋孔明顯;黏液細胞散在,內含草酸鈣針晶束。中柱散生外韌型維管束和周木型維管束。薄壁細胞壁略增厚,具紋孔,細胞中含淀粉粒。
本品粉末黃白色。淀粉粒單粒圓形、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直徑5-32μm,長至40μm,臍點點狀或裂縫狀;復粒少數(shù),多由2分粒組成。厚壁細胞眾多,壁木化,孔溝明顯,有的類似石細胞,多角形、梭形或類長方形,直徑40-80μm,長至224μm。草酸鈣針晶束長64-84μm。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粉萆薢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中國藥典2015》)

中藥配伍

1.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shù)無度,漩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頻數(shù),雖不白濁,亦能治療: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楊氏家藏方》萆薢分清散)
2.治小便頻數(shù):川萆薢(洗)為細末,酒和為丸如柄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鹽湯、鹽酒任下。(《濟生方》萆薢丸)
3.治小腸虛冷,小便頻數(shù):牛膝(酒浸,切,焙),續(xù)斷、芎藭各半兩,萆薢二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招柠}湯下四十丸;或作湯,入鹽煎服亦得。(《圣濟總錄》牛膝丸)
4.治小便;昆濁:鮮萆薢根頭刮去皮須,每次二兩,水煎服。(《泉州本草》)
5.治陰痿失溺:萆薢二錢,附子一錢五分。合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6.治腰痛,腳氣:破故紙(生)、續(xù)斷,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銼,姜制炒斷絲)各一兩,萆薢二兩。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鹽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
7.治小腸氣及腰痛:萆薢、杜仲(酥炒去絲)、葫蘆巴(生脂麻炒)、破故紙(炒)、小茴香(鹽水浸一宿)各一兩,胡桃仁(湯去皮)二兩。各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或鹽湯亦可。(《瑞竹堂經驗方》喝起丸)
8.治腳氣腫痛,不能動履,不論寒熱虛實,久病暴發(fā)皆可:萆薢五錢,黃柏、蒼術、牛膝、本瓜、豬苓、澤瀉、檳梅各二錢。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劑。(《本草切要》)
9.治丈夫腰腳痹、緩急,行履不穩(wěn)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篩。每旦,溫酒和服三錢匕,增至五錢匕。禁食牛肉。(《廣利方》)
10.滄風寒濕痹,腰骨強痛:干萆薢根,每次五錢,豬脊骨半斤合燉服。(《泉州本草》)
11.治腸風,痔漏:萆薢、貫仲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孫用和)

中藥炮制

取原藥,除去雜質。篩去灰屑。(《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綱目》:萆薢,足陽明、厥陰經藥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肉屬濕,萆薢之功,長于去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物形雖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遠,豈亦一類數(shù)種乎雷敩《炮炙論》序云: 囊皺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薢也。液多白濁,皆是濕氣下流,草蔥能治陽明之濕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楊倓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白濁如膏,有萆薢分清欽,正此意也。又楊子建《萬全護命方》云:凡人小便額數(shù)不計度數(shù),便莖內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熱不通,水液只就小腸,大腑愈加乾竭,甚則渾身熱,心躁思涼水,如此即重癥也:此疾本因貪酒色)積有熱毒,腐物瘀血之類,隨虛水入于小腸,故便時作痛也。不飲酒者)必平生過食辛熱葷膩之物,又因色傷而然,此乃小便頻數(shù)而痛,與淋證澀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薢一兩,水浸少時,以鹽半兩同炒,去鹽為未,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轉入大腸,仍以蔥湯頻洗谷道,令氣得通,則小便數(shù)及痛自減也。
2.《本草通玄》:草薛,胃與肝藥也,搜風去濕,補腎強筋,主白濁莖中痛,陰痿失溺,惡瘡。人肝搜風,故能理鳳與筋之病。人胃法濕,故能理濁與瘡之病。古人或稱其攝溺之功,或稱其逐水之效,何兩說根懸那不知閉蟄封藏之本在腎,氣強旺則收攝,而妄水亦無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濕:熱,故能去濁分清也〕楊氏萆薢分清飲,正合此意。
3.《藥品化義》:萆薢,性味淡薄,長于滲濕,帶苦亦能降丁,主治風寒濕痹,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病由胃中濁氣下流所致,以此人胃驅濕,其癥自愈。又治瘡癢惡厲,濕郁肌胰,營衛(wèi)不得宣行,致筋脈拘攣,手足不便,以此滲脾濕,能令血脈調和也。
4.《本草思辨錄》:風寒濕之在腰背骨節(jié)而痛強者,陰不化也,以萆薢達之而陰化。風寒濕之為陰凄。為失溺、為老、人五緩者,陽不仲也,以萆薢導之而陽伸。后世以草蔽為分清濁之劑,亦由陰化陽伸而后清升濁降。即止小便數(shù)。除莖中痛,均不出是義耳?;幏悄芤骊?,伸陽非能助陽。蓋草豫者,所以驅風寒濕也。
5.《本草正義》:萆薢,性能流通脈絡而利筋骨,人藥用根,則沉墜下降,故主治下焦。。雖微苦能泄,而質輕氣清,色味皆淡,則清熱理濕,多人氣分,少人血分。《本經》主腰背痛,乃腎有濕熱,濁氣不去,而腰霄為之疼痛,非腎虛無濕之腰痛,所可渾同施治。強骨節(jié)者,宣通百脈;濕濁去而正氣自強,非能補益以助其強固,此藥理之至易辨者。楊氏有萆薢分清飲,專治濕熱淋濁,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溫而且澀,性正相反,不能并列,殊有誤會。瀕湖《綱目》謂萆薢能治陽明之濕: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立說甚允。然又謂楊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shù)云云,則與萆薢性情,兩相背謬。《本經》又主風寒濕周痹,頤謂惟濕熱痹著,最為合宜,若曰風寒,必非此苦泄淡滲者,所能幸效。又治惡瘡不瘳熱氣者,豈非為濕與熱蒸之主藥乎《別錄》謂主傷中,亦惟脾為濕困者宜之,決非補中之藥。又洽恚怒,頗不可解。又謂陰萎失溺,則濕熱閉結者)亦有萎臂不仁、溲溺不利之癥,必非可以起虛痿。又謂治老人五緩,關節(jié)老血,則語太浮泛,且與萆薢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輕信。不謂繆仲淳因此二語,竟謂此物為補益下元之要藥,又謂甘入脾而益血,以滲泄利濕之效用,而說到補陰上去,不如石頑《逢原》,渭古人或稱攝精;或稱利水,何其兩說相懸,不知濕濁去而腎無邪熱之擾,腎氣自能收攝,頗能窺見玄奧也。甄權謂主冷氣頑痹、腰腳癱緩不遂、男子腎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陰萎之癥,然惟濕熱為患。乃宜此藥,甄氏冷氣久冷之說大誤。甄又謂治腎間有濕,膀肌宿水,是也。而今本瀕湖《綱目》引此二句,脫一濕字,乃作腎間有膀胱宿水,遂令人無從索解。王好古謂補肝虛,亦不可訓。尤奇者莫如《日華本草、竟謂補水臟,堅筋骨,益精明目,頭旋目疾,中風失音云云。
6.《本經》:主腰背痛,強骨節(jié),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
7.《別錄》: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jié)老血,老人五緩。
8.《藥性論》:治冷風頑痹,腰腳不逐,手足驚掣,主男子腰痛久冷,是腎間有膀胱宿水。
9.《日華子本草》:治癱緩軟風,頭旋目疾,補水藏,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失音。
10. 王好古:補肝虛。
11.《滇南本草》:治風寒,溫經絡,腰膝疼,遍身頑麻,利膀脫水道,赤白便濁。
12.《綱目》:治白濁,莖中痛,痔瘺環(huán)瘡。

原標題:粉萆薢
詞條標簽:粉背薯蕷,粉萆薢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地分布產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性味歸經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