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木槿根(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木槿根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產(chǎn)于臺(tái)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河南、陜西等省區(qū)。

  • 中藥名稱木槿根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

  • 別 名藩籬草根

  •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 錦葵科

  • 分布區(qū)域產(chǎn)于臺(tái)灣、福建、廣東、廣西

來源

本品為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根。(《中華本草》)

分布產(chǎn)地

產(chǎn)于臺(tái)灣、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河南、陜西等省區(qū)。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中華本草》)

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涼。歸肺、大腸經(jīng)。(《中華本草》)

藥材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腫。(《中華本草》)

藥材主治

主治腸風(fēng),痢疾,肺癰,腸癰,痔瘡腫痛,赤白帶下,疥癬,肺結(jié)核。(《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5g,鮮品50-10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中華本草》)

中藥配伍

1、治痢疾:木槿根50-100g。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編》)
2、治婦女白帶:鮮木槿根50-100g,裝入約500g重的公雞腹內(nèi)(去腸雜并洗凈),酌加開水燉2h,飯前分2-3次吃完雞肉和汁。(《福建民間草藥》)
3、治濕熱帶下:鮮木槿根100-15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4、治婦女陰癢:木槿花根、八月瓜根各15g。研末,放在豬尿泡內(nèi)燉吃。(《貴州草藥》)
5、治急淋:木槿根、茅根各6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6、治水腫:鮮木槿根50g,燈心草(鮮全草)50g。水煎,食前服,每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
7、治腎炎:鮮木槿根50-100g,燈心草(鮮全草)5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治消渴:木槿根30-60g。水煎,代茶常服。(《福建民間草藥》)
9、治皮膚頑癬:木槿根或莖皮30g,水煎洗患處;或木槿根和莖皮9g,浸酒100ml。浸1星期后,加水楊酸5g,安息香10g,甘油10g。共拌勻,涂擦患處。(《福建藥物志》)
10、治骨疽:木槿花根30g。煎水服,并用葉搗絨外包患處。(《貴州草藥》)

相關(guān)論述

1、《日華子》:“涼?!?/span>
2、《綱目》:“甘,平,滑,無毒?!?/span>
3、《藥性集要》:“甘、苦,微寒?!?/span>
4、《本草拾遺》:“止腸風(fēng)瀉血,又主痢后熱渴,作飲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span>
5、《滇南本草》:“治瘡癰。”
6、《綱目》:“治赤白帶下,腫痛疥癬,洗目令明,潤燥活血。”
7、《醫(yī)林纂要·藥性》:“治肺癰、腸癰,能下行?!?/span>
8、《藥性集要》:“擦惡癢瘡蟲。”
9、《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肺結(jié)核?!?/span>

原標(biāo)題:木槿根
詞條標(biāo)簽:木槿,木槿根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