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苧麻根(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苧麻根為蕁麻科植物苧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的干燥根莖及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凈,趁鮮切厚片,干燥。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安徽。

  • 中藥名稱苧麻根

  • 中藥學名(拉丁名)RHIZOMA ET RADIX BOEHMERIAE

  • 別 名苧根、野苧根、苧麻茹

  • 所屬功效類止血藥

  • 蕁麻科

  • 分布區(qū)域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安徽。

來源

本品為蕁麻科植物苧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的干燥根莖及根。(《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為蕁麻科植物苧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的干燥根莖及根。(《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分布產(chǎn)地

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安徽。

入藥部位

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洗凈,趁鮮切厚片,干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冬、春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莖、細根及泥土、干燥。(《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藥材性狀

為類圓形的厚片,直徑0.4-2.5cm。根莖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有的具皮孔、疣狀突起或殘留的須根或須根痕;切面纖維性,皮部灰褐色,木部淡棕色,有的具年輪,髓部棕色或中空。根切面粉性,無髓。氣微,味淡,嚼之有黏性。(《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本品根莖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稍彎曲,長8-25cm,直徑0.4-2.5cm。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并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殘留細根及根痕。質(zhì)硬而脆,斷面纖維性,皮部灰褐色,木部淡棕色,有的中間有數(shù)個同心環(huán)紋,髓部棕色或中空。根略呈紡錘形,稍膨大,長7-15cm,直徑0.5-1.5cm。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斷面粉性,無髓。氣微,味淡,嚼之有粘性。(《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肝、心二經(jīng)。(《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甘,寒。歸心、肝、腎、膀胱經(jīng)。(《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藥材功效

安胎,止血。(《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止血,安胎。(《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藥材主治

用于胎動不安,血尿;外用于癰腫初起。(《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用于胎動不安,先兆流產(chǎn),尿血;外治癰腫初起。(《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適量。(《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9-30g;外用適量。(《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用藥禁忌

《本草經(jīng)疏》:“病人胃弱泄瀉者勿服,諸病不由血熱者亦不宜用?!?/span>

貯藏保存

置干燥處,防蟲蛀。(《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置干燥處,防蛀。(《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細胞5-6列,有時呈脫落狀。皮層約10余列薄壁細胞,外側數(shù)列細胞常于角隅處增厚。中柱鞘纖維位于韌皮部外方,成束或單個散在,纖維壁極厚,胞腔小。韌皮射線明顯,韌皮纖維單個或數(shù)個成束,壁厚。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射線寬2-8列細胞;導管類圓形或橢圓形,單個散在或2-5個徑向排列,少數(shù)切向排列。中心具髓。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并含草酸鈣簇晶,以皮層多見。根橫切面:韌皮部狹窄,韌皮纖維較少,韌皮射線不明顯;木質(zhì)部主為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導管稀少,中心無髓。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試液1-2滴,顯污綠色。
2.取【理化鑒別】(1)項下的乙醇液1ml,置蒸發(fā)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銻仿飽和溶液,再蒸干,顯紫色。(《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中藥配伍

1.治五淋:苧麻根兩莖,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頻服。(《斗門方》)
2.治血淋,臍腹及陰莖澀痛:麻根十枚,搗碎,以水二大盞,煎取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3.治小便不通:①苧麻根,洗,研,攤絹上,貼小腹連陰際。(《摘元方》)
②麻根半兩,蛤粉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
4.治葉:血不止:苧麻根、人參、白堊、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糯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圣濟總錄》苧根散)
5.治腸風:苧麻根四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6.治習慣性流產(chǎn):苧麻干根一兩,蓮子五錢,懷山藥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妊娠胎動,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二升,銀一塊,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銀。(《梅師集驗方》)
8.治血熱崩漏:苧麻干根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9.治哮喘:苧麻根和沙糖爛煮,時時嚼咽下。(《醫(yī)學正傳》)
10.治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為末,生豆腐蘸三、五錢食;未全可者,以肥豬肉二、三片蘸食。(《醫(yī)學正傳》)
11.治白丹:苧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備急方》)
12.治癰疽發(fā)背,或發(fā)乳房初起微赤:搗苧根敷之,數(shù)易。(《梅師集驗方》)
13.治跌打閃挫:大鯽魚一尾,獨核肥皂一個,胡椒七粒,黃梔子九個,老姜一片,蔥頭三個,野苧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團,紹酒隨數(shù)用,同前藥合搗如泥,炒熱熨敷患處,外用布包扎緊,次日青出。(《綱目拾遺》)
14.治跌撲:野苧根一兩,搗碎,好酒煎服,盡量飲醉。(《百草鏡》)
15.治蛇咬傷:鮮苧麻根,搗爛罨包。(《浙江民間草藥》)
16.治雞魚骨哽:苧麻根搗汁,以匙挑灌之。(《談野翁試驗方》)

中藥炮制

苧麻根:取原藥,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苧麻根炭:取苧麻根飲片,照炒炭法炒至濃煙上冒,表面炭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時,微噴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15年版》)
苧麻根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苧麻根炭取苧麻根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內(nèi)部棕褐色。(《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1992版》)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論述

1.《草木疏》:“纻, 亦麻也,科生數(shù)十莖,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歲種也。荊揚之間,一歲三收,今官園種之,歲再刈,刈便生,剝之以鐵,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脫,但得其里韌如筋者,煮之,用緝,謂之徽纻。今南越纻布皆用此麻?!?/span>
2.《蜀本草》:苗高丈已來,南人剝其皮為布,二月、八月采。江左山南皆有之?!?/span>
3.《本草衍義》:“苧如蕁麻,花如白楊而長,成穗生,每一朵凡數(shù)十穗,青白色。”
4.《綱目》:“苧,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種。宿根亦自生?!?/span>
5.《三農(nóng)紀》:“苧,植藝:收子作種,頭麻者佳,余不堪用。霜降后收子曬干,以沙土勻拌,盛筐內(nèi),遇種時以水試之,沉者佳。種宜春深,沙土為上,兩合土次之,劚土三四遍,作畦闊半步,長四五步,成畦種之,隨用潤上半升,苧子一合拌勻,撒畢以帚掃,苗生,有草即拔去。喜潤,不宜燥,但干以水澆。約苗高三寸,擇肥土作畦移植,子生者三五年方可刈。苧已盛時,宜于周圍掘取新科移栽,則本科長茂?;蛉迥暌?,將根科最盛者,間此一畦,移栽彼一畦,此畦既盛,又掘彼畦,若此更代,滋生無窮,月月可栽,但得土潤為妙。根苗宜收室下,停露地即用苫蓋。若根見星月,即變野苧,不堪用。上以糠秕、烘,宜大糞和水,最忌豬屎,栽根,以刀截作半尺,臥栽,每穴二、三尺,各離尺五一窠,次年方堪再刈。若歲久科根盤結,宜分植。若欲致遠,密裹封固,禁見天日?!?/span>
6.《植物名實圖考》:“苧麻,《別錄》下品?!掇r(nóng)政全書》謂苧徙絲,非苧,北地寒不宜??肌毒然谋静荨罚r根味甘,煮食甜美。許州田園亦有種者。蓋自淮而北,近時皆致力于棉花,御寒時久,而御暑時暫。絺绤之用,唯城市為殷,故種蒔者少耳。野苧極繁,芟除為難,不任績。山苧稍勁,花作長穗翹出,稍異?!?/span>

原標題:苧麻根
詞條標簽:苧麻,苧麻根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論述相關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