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流涎百科

流涎

百科
目錄

概述

本病以口角流涎,纏綿不愈為特征?;?yàn)榭趦?nèi)發(fā)炎,唾液分泌過量,或?yàn)橥萄使δ懿煌晟扑隆?/span>


辨證論治

脾胃虛寒 口角流涎,涎液清稀,小便清長,大便溏薄。治當(dāng)溫脾燥濕。

(一)

處方:理中湯。由人參(黨參)、干姜、白術(shù)、炙甘草組成。

用法:水煎服,每日劑。

(二)

處方:鹿角屑末。

用法:鹿角屑末每次用0.5克左右,水飲服1盅。

(三)

處方:溫脾散。由附子、干姜、白術(shù)、甘草組成。

用法:上藥白術(shù)2份,其余各1份,研為細(xì)末,每次1.5克,米湯送服,每日2次。

(四)

處方:攝涎湯。由益智仁10克,雞內(nèi)金10克,白術(shù)6克組成。

用法:每日劑,水煎分3次服。

(五)

處方:益智仁30克,土炒白術(shù)40克。

用法:取藥加白面粉400克,再過細(xì)篩后,加食鹽和炒芝麻各10克,水適量和面烙焦餅40板。用前放灶上烤焦后再食。1~2歲每日2次,每次半板;3~4歲,每日2次,每次板;5歲以上每日3次,每次板。

(六)

處方:益智仁25克,半夏25克,陳皮20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裝瓶備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4.5克,服時加適量紅糖拌和沖服。

(七)

處方:天南星30克。

用法:用醋調(diào),晚間敷足心涌泉穴,以布條纏扎,每次敷12小時,一般敷3~4次可愈。但對口腔炎癥引起的小兒流涎無效。

(八)

處方:肉桂10克(為一次劑量)。

用法:研末,裝瓶備用。用時,將醋與藥粉調(diào)至糊餅狀。每晚在小兒臨睡前,將本藥均勻地攤于二塊紗布上,分別貼敷于兩側(cè)涌泉穴,膠布固定,次晨取下。

(九)

處方:吳萸子3份,膽南星1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臨睡前先洗凈腳揩干,取上藥15克,用陳米醋調(diào)成粘厚糊狀餅,敷貼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紗布包扎。每次敷貼12小時,一般3~4次即可。

或取膽南星10克,吳茱萸20克。

共研末,每次取藥粉1克,蜜調(diào)為膏敷臍部,外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連用5次為1個療程。

(十)

處方:桔子皮100克,干姜5克,益智仁30克,甘草15克,蜂蜜500毫升。

用法:將桔子皮、干姜、智仁、甘草共放鍋內(nèi)加清水500毫升煮取150毫升,用紗布濾去渣滓,倒入蜂蜜,再用文火熬煉成膏狀,取出候涼,瓶裝備用。1~2歲者每次10克,3~5歲者每次15克,6歲以上者每次20克放口內(nèi)含化或用溫水沖服。每日~3次,療程不限。

本方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寒流涎。

脾胃濕熱 口角流涎,涎液稠粘,口干煩躁,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治宜清熱燥濕。

(一)

處方:燈心3克。

用法:將燈心切細(xì)調(diào)入雞蛋內(nèi),加鹽少許,用豬油炒熟,空腹服。

(二)

處方:焦梔子。

用法:研末,加糯米粉適量,用開水調(diào)成膏,貼神闕穴。外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

(三)

處方:黃連1.5克,生石膏25克,豆腐適量。

用法:共煮開半小時,去藥渣,喝湯吃豆腐,味苦可加白糖。適用于脾胃積熱患兒。

(四)

處方:白礬9克。

用法:熱水一臉盆,入白礬9克,頻洗兩足,連洗1~4日有顯效。

(五)

處方:雪梨汁50毫升,青果10克,石斛15克,燈心草2克,生地15克。

用法:將青果、石斛、生地、燈心草共放鍋內(nèi)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與雪梨汁混合。每日劑,1次服完,連服7~10天。1~2歲小兒酌減。

(六)

處方:白蘿卜200克,生石膏15克,萊菔子5克,淡竹葉10克。

用法:將白蘿卜洗凈,搗爛絞取原汁,另將石膏、萊菔子、淡竹葉置鍋內(nèi)加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與蘿卜汁調(diào)勻。每日劑,分~2次服完,連服10~15天。2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五、六兩方適用于小兒脾胃積熱流涎。

(七)

處方:竹葉7克,陳皮5克,大棗5枚。

用法:上藥煎水內(nèi)服,分2次服,每日劑。

(八)

處方:燈草6克,山梔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黃芩3克,黃連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劑。

(九)

處方:冬青樹葉。

用法:將冬青樹葉擂汁,入口一漱即好。


說兩句吧

網(wǎng)友評論

驗(yàn)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