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療養(yǎng)頻道 > 常見疾病 > 正文

中醫(yī)對癥治療慢性咽炎

來源:嶺南中藥網發(fā)布時間:2017/8/15
導讀:中醫(yī)學認為慢性咽炎屬于“嗌干”、“咽燥”、“梅核氣”等證范疇,因咽上與口鼻,下與肺胃相通連,故與肺、胃等臟腑有關,顧治療當以養(yǎng)陰潤燥為大法,中醫(yī)辨證分以下3型治療:1.陰虛火旺型 癥見咽干急痛,有異物感,發(fā)癢干咳,痰黏量少,午后煩熱,。舌質紅、苔黃而干,脈…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咽炎屬于“嗌干”、“咽燥”、“梅核氣”等證范疇,因咽上與口鼻,下與肺胃相通連,故與肺、胃等臟腑有關,顧治療當以養(yǎng)陰潤燥為大法,中醫(yī)辨證分以下3型治療:

1.陰虛火旺型
      癥見咽干急痛,有異物感,發(fā)癢干咳,痰黏量少,午后煩熱,。舌質紅、苔黃而干,脈象細數。應選養(yǎng)陰清肺湯化裁,藥用元參、麥冬、生地、青果、山豆根、射干、牛蒡子、桔梗、貝母、薄荷等。

2.痰阻血瘀型
      癥見咽干澀痛,痰質黏稠,咯痰不爽,喜咳惡心,甚則腫甚,濾泡增生,聲音嘶啞,潮熱腰酸。舌質紅、苔薄黃,脈象滑數。方選桑杏知柏湯,藥用桑葉、杏仁、沙參、浙貝母、知母、黃柏、板藍根、丹參、赤芍、馬勃等。

3.陰虛津枯型
      由于肺胃陰虛,日久化火,津液枯竭,不能上乘,咽喉失養(yǎng)而致。癥見咽干甚癢,灼熱燥痛,飲后痛緩,有異物感,夜間多夢,耳鳴目眩。舌質紅苔干少津,脈象細數。方選生脈飲加味,藥用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生地、百部、百合、黃芩、山梔、白茅根、竹茹等。亦可選用名醫(yī)巫君玉的野薔薇根湯(鮮野薔薇根50~100克,洗凈,劈成粗塊,煎汁,頻飲);朱良春的慢性咽炎散(炙僵蠶、炙全蝎、黃連各8克,炙蜂房、金銀花、代赭石、生牡蠣各12克,玉蝴蝶6克。共研極細末,分作20包備用,每次1包,日服2次,飯后2小時用生地、麥冬、元參各6克泡茶送服)。

以上偏方遵醫(yī)囑。

 

本站聲明: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您來電聲明,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詳情請關注微信號:國醫(yī)小鎮(zhèn)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
說兩句吧

網友評論

驗證碼 看不清,換張圖片?

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