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綽患瘧疾,久治不效,陳了翁為其灸膏肓俞而愈,故為“使真人求穴濟(jì)眾之仁益廣于天下”,莊氏開始搜集資料并編成《灸膏肓俞穴法》。此書收集了唐宋時期孫思邈、王惟一、石藏用、葉元善、潘琪以及僧仲等六位醫(yī)家取膏肓俞的數(shù)十種方法,圖文并茂,并附以本人見解。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本專門研究俞穴的著作。
綽喜游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博物洽聞,學(xué)問頗有淵源,又多識軼聞舊事。是一個考證學(xué)家、民俗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 醫(yī)藥學(xué)家,尤其對灸法有深入研究。所著《灸膏肓俞穴法》,為古代單穴灸第一書,莊氏亦為單穴灸第一人;《雞肋編》三卷,后人推為與齊東野語相埒;又有《杜集援證》、《炙膏育法》、《筮法新儀》,均《四庫總目》并行于世。其他著述尚有《本草節(jié)要》、《明堂灸經(jīng)》、《脈法要略》,惜已散佚,今尚存世者僅《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雞肋篇》,而以《雞肋編》名世。
莊綽早年隨父外遷,居潁川(今河南許昌)。北宋末年,歷攝襄陽尉、原州通判等。宋室南渡后,歷任建昌軍通判、江西安撫制置使司參謀官,官職最高至“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雞肋篇》自署“清源人”(唐、五代時泉州曾為清源郡、清源軍)。以前人們多誤認(rèn)為莊綽是山西太原人(歷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稱)。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人名大詞典·歷史人物卷》也載其為“南宋太原清源(今山西清涂)人”。福建省志、泉州府志、惠安縣志亦均未見介紹其人其事。直至近世,著名文史考證學(xué)者余嘉錫在著《四庫提要辯證》時,經(jīng)多方考證,確定莊綽為泉州惠安人。此說已為學(xué)術(shù)界所接受。此外,其長子取名“念祖”,字“伯泉”,也有懷念泉州祖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