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世神話
女媧神話中,從最初的女媧化神然后到女媧化萬物到女媧造人、補天,這一系列的功績都是在天地對立的狀態(tài)中展開。女媧之前是無天無地無人的狀態(tài)。自女媧誕生之始,她先以身化神,神的出現(xiàn)導致天的誕生,然后女媧以身化萬物,緊隨著萬物的出現(xiàn),地也出現(xiàn),這個時候天地一片祥和。《山海經(jīng)》、《楚辭》、《說文解字》等秦漢典籍對女媧記載可以看出,女媧自身化成了萬物與神族 ,與世界各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古神隕落后身體器官化為萬物(與諸神)的思路一致。把女媧與各國記錄的古代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比較,實則這種描述表示創(chuàng)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來創(chuàng)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軀體。
《山海經(jīng)》、《楚辭》、《說文解字》等秦漢典籍對女媧記載可以看出,女媧自身化成了萬物與神族,與世界各民族創(chuàng)世神話中古神隕落后身體器官化為萬物(與諸神)的思路一致。把女媧與各國記錄的古代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比較,實則這種描述表示創(chuàng)世之始,未有一切之先,神用來創(chuàng)造的材料只能是自己的軀體。學者們從《山海經(jīng)》、《淮南子》、《楚辭》、《風俗通義》、《水經(jīng)注》、《獨異志》、《太平御覽》等古籍的研究中得出結(jié)論,認為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的女媧,最突出的業(yè)績是“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制笙簧”和“置婚姻,合夫婦”等。但有一點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民間活態(tài)神話傳說中所反映的女媧是世間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
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流傳著女媧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初七才造人的傳說。有的活態(tài)神話還說女媧的肉體變成了土地,骨頭變成了山岳,頭發(fā)變成了草木,血液變成了河流,就像創(chuàng)世的盤古大神一樣。這些活態(tài)神話傳說,乃是古老信仰在當今民間的延續(xù),值得人們格外重視。
古人認為雞、狗、豬、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馬代表地和天。所以班固《漢書·律歷志·上》中才說:“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边@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來源之一。許慎《說文》中也強調(diào)指出:“媧,古之神圣女,化育萬物者也?!边@就是說,女媧不但是煉石補天的英雄和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chuàng)造萬物的偉大的自然之神。
而根據(jù)《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的記載,女媧伏羲造物之時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于是伏羲娶女媧,生子四,命名萬物。
三皇傳說
相傳風袞部落的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生下伏羲。伏羲人首蛇身。
伏羲也有一個妹妹(一說姐弟 ),叫做女媧,號曰女希氏(有蟜氏 )。傳說女媧與伏羲血親相婚,與伏羲建立了婚姻制度與規(guī)矩法度。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秦漢初期,在女媧和伏羲同時出現(xiàn)的典籍中,女媧與伏羲是均為三皇而并列出現(xiàn)的,《世本》之前沒有典籍直言女媧與伏羲為兄妹血親關(guān)系; 盡管早在漢朝時期,就有直言伏羲為華胥氏之子的典籍記載,但清朝之前,歷朝歷代并無典籍直言女媧與華胥氏、燧人氏之間有存在父母子女的關(guān)系。直到清朝時期,才有典籍直言女媧為華胥氏之女。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女媧部族活動的地域,古史多有記述。《世本·氏姓篇》載:“女氏,天皇封弟于汝水之陽,后為天子,因稱女皇?!疤旎手阜?,弟讀如娣。汝水源于今河南嵩縣龍池曼山西麓,流經(jīng)汝陽、郟縣、舞陽、汝南、新蔡至淮濱入淮河。汝本當做女,蓋因是女媧族的居住地而得名。這說明女媧族的居住地域南達汝水沿岸。《隋書·地理志》河內(nèi)郡濟源縣有“母山”,即王母山。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說:“皇母山,又名女媧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禱之?!鳖欁嬗怼?/span>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六《河南一》說:“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媧山。”這說明女媧部族活動的地域北達濟源、孟縣境內(nèi)的太行山南麓。
女媧的陵墓古史也有記載,但說法有別。有傳說女媧活動于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zhèn)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shù)卦诿磕贽r(nóng)歷三月初十前后,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還有山西芮城說、河南陜州說、河南任城說、山東濟寧說,等等。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看出,女媧氏的活動地域,大體是在以今河南洛陽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關(guān),東到今山東西部的廣大地域。
母系農(nóng)耕
女媧時代母系農(nóng)耕文明
女媧和伏羲時代的民族,正好處于母親氏(部)族社會,向父系氏(部)族社會過渡的時期。處在這個時期的華夏民族,基本上是按母親的世系進行傳承的,所以就在漢文古籍中便說她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只是當時民族,也正在逐步向父系社會過渡。于是他們才會推舉出像伏羲那樣,被后世敬奉的男性始祖來,并且將這位男姓始祖描繪成,是“神”和女性結(jié)合后降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按《云芨七簽》卷100輯《軒轅本紀》所云:“黃帝游華胥國,此國神仙國也。”注:“伏羲生于此國。”可見,傳說中的華胥,不僅是生伏羲的“伏羲之母”,而且還是傳說時代華夏的一個國名,或者說是一個氏族、部族名。所以,誕生伏羲的華胥國,實際上就是現(xiàn)代民族學家們說的,實行氏族(部族)內(nèi)通婚的母系氏族(部族)社會。
在這樣的母系氏族(部族)社會里,流行的是氏族(部族)內(nèi),輩份不同的男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因此,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彼此既是血親、又是連為一體的夫婦。當時的華夏,不但清晰地知道其母華胥氏;同時也由于社會的發(fā)展,促使他們能夠推測,或者說杜撰出其之父,乃是留下“大跡”,卻又無可追溯的“神”。
母系農(nóng)耕時的早期治水
在華夏的傳說中,女媧除了摶黃土作人,繁衍人類之外,還有一項功績就是補天。從文字記載來看,女媧補天的最后目的,主要乃是“積蘆灰”、“止淫水”。
在《淮南子覽·覽冥訓》這則女媧補天的傳說中,女媧所斷殺的巨鰲和黑龍,其實都是被華夏認定為興風作浪、為害人民的水怪。女媧斷鰲足和殺黑龍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水怪以平息水災。所以說,她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息水災和治理水患。
女媧為補天所煉的五色石,與其說是為了補天,不如說是為了治水。對于從事農(nóng)耕華夏來說,水患和水利是歷來是首要關(guān)注的大事;五色石料和蘆灰,都是早期治水的重要必需品。所以,女媧補天的傳說所折射出來的,應該是母系氏(部)族社會時的人類,在自己女性首領(lǐng)帶領(lǐng)下,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止淫水”的治水歷史。同時,這樣大規(guī)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媧時代的華夏民族,母系氏(部)族社會農(nóng)耕文明的繁榮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