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中醫(yī)文化事跡:音樂養(yǎng)生

音樂養(yǎng)生

      早期音樂聲響已無法再現(xiàn),但文獻與出土文物所流露的蛛絲馬跡,仍能對2000多年前的音樂面貌提供想象空間。

      李斯《諫逐客書》中“夫擊翁、叩缶、彈箏、搏髀,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是學者論及秦國音樂時所必提及的。這種地域性與本土性的真秦聲,在100多年后的西漢《漢書>楊惲傳》中,仍見有“仰天拊缶而呼烏烏”。除此之外,《詩經(jīng)秦風》中還有10首質樸、俚俗、不事雕琢的秦地歌謠。《列子湯問》中的“薛譚學謳”一事,所呈現(xiàn)秦的聲樂藝術表現(xiàn)以及民間聲樂的教與學,也反映出秦國多樣的藝術表現(xiàn)。而《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百里奚逝世后,秦人以停止平日里不間斷的歌唱行為來表達對賢相的哀思,反映了秦人歌唱行為的全民性。

      與此同時,秦國這片土地也擁有諸多樂器,可歸為節(jié)奏樂器與旋律樂器兩類。節(jié)奏性樂器有《諫逐客書》中所提及的甕、缶、髀(人身樂器),以及《史記商君列傳》所記載的相;旋律性樂器有《諫逐客書》以及之后《隋書音樂志》、《舊唐書音樂志》所提及的箏?!皩τ谥袊硕?,旋律樂器的地位一向高于節(jié)奏樂器”,而偏多的節(jié)奏樂器,顯現(xiàn)出在秦國節(jié)奏樂器的普遍性與重要性則高于旋律樂器,反映著秦國本土音樂的簡樸與俚俗。

最新圖片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