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華藥典頻道 > 中藥材庫 > 正文
大薊(中藥材)
收藏
0
本詞條由國醫(yī)小鎮(zhèn)網(wǎng)整理并發(fā)布提供內(nèi)容,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大薊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時(shí)采割地上部分,除去雜質(zhì),曬干。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 中藥名稱大薊

  • 中藥學(xué)名(拉丁名)CIRSII JAPONICI HERBA

  • 別 名馬薊、虎薊、刺薊

  • 所屬功效類止血藥

  • 菊科

  • 分布區(qū)域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國藥典2020》)

分布產(chǎn)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入藥部位

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開時(shí)采割地上部分,除去雜質(zhì),曬干。(《中國藥典2020》)

藥材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dá)1.2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數(shù)條縱棱,被絲狀毛;斷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棕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氣微,味淡。(《中國藥典2020》)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涼。歸心、肝經(jīng)。(《中國藥典2020》)

藥材功效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中國藥典2020》)

藥材主治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中國藥典2020》)

用法用量

9-15g。(《中國藥典2020》)

用藥禁忌

虛寒出血,脾胃虛寒者禁服。(《中藥大辭典》)

貯藏保存

置通風(fēng)干燥處。(《中國藥典2020》)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xì)胞多角形;下表皮細(xì)胞類長方形,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wèi)細(xì)胞3-5個(gè)。非腺毛4-18細(xì)胞,頂端細(xì)胞細(xì)長而扭曲,直徑約7μm,壁具交錯(cuò)的角質(zhì)紋理。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蛹状?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薊對(duì)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duì)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丁酮—乙醇—水(1:3:3: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三氯化鋁試液,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duì)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diǎn)。(《中國藥典2020》)

中藥配伍

1.治心熱吐血、口干: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圣惠方》)
2.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薊一握。搗,絞取汁,服半升。(《本草匯言》)
3.治肺熱咳血:大薊鮮根一兩。洗凈后杵碎,酌加冰糖半兩,和水煎成半碗,溫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4.治熱結(jié)血淋:大薊鮮根一至三兩。洗凈搗碎,酌沖開水燉一小時(shí),飯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5.治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大薊五錢,土艾葉三錢,白雞冠花子二錢,木耳二錢,炒黃柏五錢(如白帶,不用黃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6.治腸癰、內(nèi)疽諸證:大薊根葉、地榆、牛膝、金銀花。俱生搗汁,和熱酒服。如無生鮮者,以干葉煎飲亦可。(《本草匯言》)
7.治肺癰:鮮大薊四兩。煎湯,早晚飯后服。(《閩東本草》)
8.治疔癤瘡瘍,灼熱赤腫:大薊鮮根和冬蜜搗勻貼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9.治跌撲損傷,瘀血作痛:大薊汁,和熱酒飲。(《本草匯言》)
10.治結(jié)核于項(xiàng)左右,或栗子瘡紅腫潰爛出膿久不收口者:獨(dú)根大薊,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豬肉,或單用,煨點(diǎn)水酒服。外用新鮮大薊搗爛,入發(fā)灰、兒茶、血竭同拌,敷瘡口,生肌。(《滇南本草》)
11.治湯火燙傷:大薊新鮮根,以冷開水洗凈后搗爛,包麻布燉熱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12.治婦女干血癆或肝癆,惡寒發(fā)熱,頭疼,形體消瘦,精神短少:新鮮大薊二兩,黃牛肉四兩。共入罐內(nèi)煮爛,天明吃畢后復(fù)熟睡。忌鹽。(《滇南本草》)
13.治漆瘡:大薊鮮根一握。洗凈,加些桐油搗爛,用麻布包燉熱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間草藥》)
14.治副鼻竇炎:鮮大薊根三兩,雞蛋二至三個(gè)。二味同煮,吃蛋喝湯。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選編?五官科》)
15.治帶狀皰疹:大薊、小薊、鮮牛奶各適量。將大、小薊放在鮮牛奶中泡軟后,搗成膏,外敷。(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中藥炮制

除去雜質(zhì),搶水洗或潤軟后,切段,干燥。(《中國藥典2020》)

道地性

非道地

相關(guān)論述

1.《唐本草》:根,療癰腫。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大薊兼療癰腫,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癰腫也。
2.《本草經(jīng)疏》:大薊根,陶云有毒,誤也。女子赤白沃,血熱所致也,胎因熱則不安,血熱妄行,溢出上竅則吐衄。大薊根最能涼血,血熱解,則諸證自愈矣。其性涼而能行,行而帶補(bǔ),補(bǔ)血涼血,則榮氣和,榮氣和故令肥健也。
3.《本草述》:大、小薊類以為血藥,固然。第如桃仁、紅花,皆言其行血破滯,而此味則曰止吐血、鼻衄,并女子崩中血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薊退熱固以止血,而大薊下氣更是止血妙理,蓋氣之不下者,多由于陰之不降,以致陽亢而不下也,氣下則血?dú)w經(jīng)矣,此非氣為血先之義歟。夫涼血者多滯,而此乃能行之,又不以降火為行,是從下氣以為行也。即小薊根,在《食療本草》亦謂其養(yǎng)氣,但力劣于大薊耳。以故行血者無補(bǔ),而此乃能保之,特大薊健養(yǎng)之力勝于保血者耳,是所謂不就血以為止者也。
4.《本草求真》:大、小薊,雖書載屬甘溫,可以養(yǎng)精保血,然究其精之養(yǎng),血之保,則又賴于血榮一身,周流無滯。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見有吐衄唾咯崩漏之證,與血積不行,而致見有癰疼腫痛之病,則精血先?不治,安有保養(yǎng)之說乎。用此氣味溫和,溫不致燥,行不過散,瘀滯得溫則消,瘀塊得行斯活。惡露既凈,自有生新之能,癰腫潛消,自有固益之妙,保養(yǎng)之說,義由此起,豈真具有補(bǔ)益之力哉。
5.《本草正義》:二薊主治,皆以下行導(dǎo)瘀為主,《別錄》以大薊根止吐血鼻衄者,正以下行為順,而上行之吐衄可止。又謂安胎,則破瘀導(dǎo)滯之性適得其反,恐不可從。甄權(quán)謂主下血,亦殊未允。
6.其他:《別錄》:根,主養(yǎng)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端幮哉摗罚焊?止崩中血下?!度杖A子本草》:葉,治腸癰,腹藏瘀血,血運(yùn)撲損,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敷?!兜崮媳静荨罚合鲅?,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兒尿血,婦人紅崩下血,生補(bǔ)諸經(jīng)之血,消瘡毒,散瘰疬結(jié)核,瘡癰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膿?!队窬舅幗狻罚褐谓鸠?。《醫(yī)林纂要》:堅(jiān)腎水,去血熱,泄逆氣。治腸風(fēng),腸癰?!陡=耖g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咳血,熱結(jié)血淋,疔癤瘡瘍,漆瘡,湯火燙傷。

傳說淵源

       傳說凱撒大帝為了幫助戰(zhàn)爭中身患疾病的士兵,求助于天神。天神派遣天使下凡對(duì)凱撒說:“箭射到之處所長的草,都可以采來給士兵吃?!眲P撒聽從了天使的指示,將那些被箭射中的草采來給士兵吃下,結(jié)果他們都痊愈了,這種草就是“大薊”。

原標(biāo)題:大薊
詞條標(biāo)簽:,大薊

  • 來源來源
  • 分布產(chǎn)地分布產(chǎn)地
  • 入藥部位入藥部位
  • 采收加工采收加工
  • 藥材性狀藥材性狀
  • 性味歸經(jīng)性味歸經(jīng)
  • 藥材功效藥材功效
  • 藥材主治藥材主治
  •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 用藥禁忌用藥禁忌
  • 貯藏保存貯藏保存
  • 藥材鑒別藥材鑒別
  • 中藥配伍中藥配伍
  • 中藥炮制中藥炮制
  • 道地性道地性
  • 相關(guān)論述相關(guān)論述
  • 傳說淵源傳說淵源